抓住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自主創新的三大機遇,以行業智能化架構為藍圖,以AI為核心,聯合伙伴共筑八大行業的解決方案,充分釋放行業數智化新生產力。”在日前召開的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會2024上,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副總裁郭振興表示。

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副總裁 郭振興
近年來,伴隨著數智化發展的浪潮,華為中國政企業務不斷創新,直面機遇與挑戰。今年的合作伙伴大會上,華為創新提出攜手伙伴,抓住行業三大機遇、共建六大能力,共筑解決方案競爭力,共贏數智世界新機遇。
抓住三大機遇 釋放全新動能
培育新動力、釋放新動能、實現新突破,需要及時抓住歷史機遇,乘勢而上。作為數智化轉型的積極踐行者,華為深入洞察行業發展趨勢,明確了行業發展的新機遇。
其中,第一個機遇是行業數字化的深化,行業數字化不僅從支撐系統逐漸向OT深入,也已經成為所有行業客戶的戰略。第二是智能化帶來的機遇,AI的應用從原有的to C應用逐步深入到更有價值的行業應用、從辦公等支撐系統逐步深入到客戶的核心生產業務系統、從NLP大模型逐步走向NLP+CV+預測+多模態并重。第三個機遇是自主創新,如今,各個行業的龍頭客戶已經把自主創新作為自己最主要的戰略,同時在國家政策的牽引下,各行各業的頭部客戶成為了自主創新的核心擔當。
抓住機遇,方能贏得市場。“伙伴+華為”又將如何抓住機遇呢?對此,郭振興建議,首先要以正確的架構為藍圖,選擇了正確的架構就決定了選擇走正確的路。第二,我們要緊緊抓住以AI為核心的新機遇,用AI來釋放新的生產力。
他進一步表示,在信息化時代,煙囪式架構為提升生產力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通過子系統,我們可以控制更多的人和裝備,極大的提升了生產力。但到了智能時代,這樣的架構會出現瓶頸。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煙囪式的架構里,數據被鎖定到各個子系統里,無法全局、全時域、全流程地調用;二是跨子系統的智能化將成為難題。
為了解決上述挑戰,華為將從煙囪式的縱向建設架構逐步演進成行業智能化參考架構。從感知到聯接、到智能底座、到智能平臺、到AI大模型。在這個五層分層解耦架構里,未來華為會從感知側將數據通過各種連接技術傳到智能底座里,智能底座核心提供三個功能:普通計算、AI計算、數據入湖;再利用智能平臺的各種智能工具以及AI大模型工具將已經入湖的數據進行建模,最終實現AI對裝備自主運行的智能控制,從而進一步釋放生產力,實現智能時代新的價值。
華為將聚焦智能聯接技術、智能底座技術、兩大算力、存儲技術以及AI大模型技術,跟伙伴在智能應用上形成合作,由千行萬業的伙伴,在金融、電力、礦業、制造、交通、互聯網等各個領域發揮自己的優勢,充分贏得未來軟件以及業務帶來的新變化的機遇。
提供解決方案 共建六大能力
機遇抓住了,還需有切實可行的方案支撐。對此,華為攜手伙伴共同打造八大行業解決方案,如政務一網通行業解決方案、公共事業解決方案、礦業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制造與大企業智能化解決方案、數字金融行業、電力行業、交通行業、媒資以及互聯網行業的一系列智能化解決方案。
同時,華為與伙伴共同打造“看、建、創、拓、用、饋”六大能力,通過看清客戶的業務架構、幫助客戶定義面向未來5年的技術架構,共建面向數字化、智能化、自主創新三大機遇的解決方案能力,聯合客戶、伙伴共同打造創新的聯合解決方案,聯合拓展共同打造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用好解決方案,從客戶、伙伴處尋求有價值的需求反饋,以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
此外,為更進一步發展更多的聯盟級伙伴,華為還在此次伙伴大會上宣布,同伙伴共同發布“同舟共濟”行動計劃,聚焦數智化的價值高地,與伙伴共同打造行業解決方案;在“伙伴+華為”的合作體系下共同打造解決方案的“資源+能力中心”;跟伙伴合成作戰,沿著客戶的可研、初設、投標、建設、運營聯合作戰;持續跟伙伴分享價值和利益。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為千行百業的數智化升級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在數智化的賽道上,廣闊空間大有可為。”有業內人士表示,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致力于探尋市場發展機遇,并從中給出直面機遇應對挑戰的解決辦法,對其自身、對行業與伙伴都將起到引領作用,推動數字化轉型向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