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機市場正經歷一場“冰火兩重天”的局面。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隨著AI大模型技術的興起,vivo、OPPO、榮耀、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品牌紛紛開始將這一技術應用于他們的手機產品中。
進入2024年,這些廠商更是加大了對AI手機業務的投入,預計全球新一代AI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1.7億部,占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近15%。

在這樣的背景下,OPPO和魅族等品牌相繼宣布了他們在AI領域的重大投入。OPPO在其AI戰略發布會上提出了1+N智能體生態戰略,強調AI手機將是手機行業的第三個重大變革階段。魅族CEO沈子瑜也表示,魅族將全力押注AI,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這一轉型。榮耀則發布了MagicOS 8.0操作系統和自研的70億參數端側AI大模型“魔法大模型”,展示了AI在手機操作系統中的潛力。
智能手機作為AI技術的便攜平臺,其小巧的體積和隨身攜帶的特性使其成為理想的AI應用載體。然而,在手機零售市場上,AI手機的吸引力似乎并未達到預期效果。
國海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智能手機的發展經歷了從強調通信功能到成為個人助理的轉變,手機作為與用戶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設備,自然激發了人們對其智能功能的需求。

盡管手機制造商對AI技術充滿熱情,但在實際銷售中,AI并未成為銷售人員的主要賣點。在廣州的手機店鋪中,盡管OPPO Find X7系列的宣傳材料上標注了“更智慧的AI大模型”,但店員們表示,顧客更關心的是手機的拍照功能、處理器性能和屏幕質量。AI功能雖然被介紹,但鮮少引起顧客的興趣,其吸引力尚未充分展現。
在小米、榮耀等品牌的門店中,AI功能的宣傳并不突出。一位vivo店員提到,由于過去兩年AI頻繁出現在宣傳中,顧客對這些術語已經麻木。一位正在選購手機的顧客也表示,他并未感覺到AI手機與其他手機之間的明顯區別。
行業研究員認為,AI手機目前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盡管普通消費者可能認為搭載了大模型的手機即為AI手機,但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提出,真正的AI手機應具備高效計算資源利用、敏銳的現實世界感知、強大的自學習能力以及豐富的創作能力。
目前,手機端側的大模型與云側大模型相比仍有差距,這也限制了AI手機的潛力。未來,隨著硬件技術的成熟,AI對手機的處理能力、芯片和存儲的要求將不斷提高。劉同表示,只有當硬件足夠成熟,應用端才有機會實現突破。

根據IDC的預測,2024年全球AI手機的出貨量預計將達到1.7億部,占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近15%,相比2023年的5100萬部有了顯著增長。AI手機的興起可能為低迷的手機市場注入活力。2023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下降了5.0%,創下了十年來的新低。AI手機的發展前景為手機市場帶來了新的營銷機會,但其實際的市場影響力還有待市場的進一步驗證。
然而,盡管廠商們對AI手機充滿熱情,市場上的消費者反應卻相對冷淡。在廣州的手機銷售門店中,AI并不是店員推銷的重點,顧客對AI功能的興趣也不大。一些顧客甚至表示,他們并未感受到AI手機與其他手機之間的顯著差異。
行業研究員指出,AI手機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手機端側的大模型與云側大模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隨著硬件的成熟,未來AI手機可能會展現出更多的潛力。IDC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下降5.0%,創下近十年來的新低。AI手機的出現,為手機市場帶來了新的營銷亮點和想象空間,但其真正的市場影響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