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常常聽到這種話:“孩子拼了這一陣,等你上了好大學,未來就不用愁了。”
這話聽起來是不是特別熟悉?作為家長,我們真的以為,只要孩子能順利上高中、上大學未來的一切就會自動變好?
這種想法其實挺常見的,但現實往往狠狠打我們一巴掌。
高中入學難?不再是焦慮的核心了
先說說這幾年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孩子都能順利進入高中,尤其是大城市里,高中學位的增加簡直讓家長們松了口氣。
以前孩子能不能上高中是家長最關心的事,甚至一度讓許多人焦慮到失眠。
但是!
現在呢廣州這座大城市,預計到2025年會增加1萬個高中學位,聽起來是不是挺讓人心安的?
再瞅瞅2023年的數據,廣州的普通高中招生計劃有80416個,這大概占報考人數的62%。
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孩子有機會上到普通高中,甚至是重點高中——從“能不能上高中”的焦慮轉變成了“能不能考上好大學”的焦慮。
說白了高中的招生名額多了,但孩子上大學的競爭卻沒有減少,反而更加激烈。
對家長來說,這種變化帶來的不是簡單的放松,而是焦慮的升級:過去擔心孩子能不能進得了高中,現在擔心的卻是,孩子能不能考上好大學,進得了好學校,畢業后能找到體面的工作。
怎么說呢,這個世界上的焦慮似乎永遠沒有盡頭。
高考壓力大:焦慮的升級版
家長們咱們也得承認,大家對“高考”這兩個字,幾乎有一種迷信般的依賴。
我們心里那根弦總是想著,只要孩子能考上一個好大學,人生就能走上正軌。
所以從孩子進入高中開始,家長們的焦慮就不再是“能不能上學”,而是“能不能考上一個好大學”。這就讓我們進入了一個奇怪的怪圈——焦慮沒有消失,反而升級。
在很多城市,教育資源的不斷擴展讓更多孩子能夠進入高中,甚至一些原本的“落榜生”也有機會走進校門。
但是想要進大學,尤其是想進個好大學,競爭那可就沒這么簡單了。
你有沒有發現,雖然越來越多的學生能考上高中,但大學的“門檻”依然在不斷抬高。而且這個過程中的壓力,簡直可以讓人從頭到腳都感受到。
我自己身邊就有不少家長,在看到孩子終于進入高中后,放下了心頭的那塊大石,但很快又被另一個問題困擾——孩子能不能考上名校?
是不是能進入頂尖的大學?如果考不上怎么辦?甚至考上了好的大學,畢業后的就業又會面臨哪些挑戰?
高考升學率提高,但大學生就業難依舊
你以為考上了大學就能“高枕無憂”了嗎?
真不一定!
現實告訴我們,高考升學率提高的背后,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卻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數據顯示,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持續增多,逗號大學生就業難已然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不少大學畢業生,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找的工作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學歷,或者只能去做一些低薪的工作,根本不能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
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就是所謂的“結構性失業”——大學生所學專業與市場需求嚴重不匹配。
你是否注意到,許多傳統的高薪行業,正漸漸消失;而新興行業,則對多元的技能、創新型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是我們的家長們還在固守著“只要能上大學,未來一定會好”的觀念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只適合不讀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