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風深海主題VR沉浸式展覽《深海奇遇》體驗交流會在京舉行。該展覽將于12月4日-2025年6月1日在北京王府井舉辦。
全新海洋主題VR沉浸展《深海奇遇》通過“揚帆起航”“海錯奇觀”“海天幻境”“碧海歸墟”四大奇幻場景,帶觀眾領略光怪陸離、神秘莫測的海底奇幻世界,體驗海洋里的“中國式浪漫”。展覽以中國傳統文化典籍《海錯圖》與《山海經》為敘事和美學靈感,通過HTC的LBE大空間軟件技術打造虛擬現實體驗,實現多人同時在線、精準空間定位、虛擬場景構建等功能。
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
《深海奇遇》制作人、君看文化董事長楊樂表示,隨著數字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社會必將進入“新數字常態”,公司致力于研究文化數字化背景下文化消費場景的重塑,通過數字技術的加持,構建消費者的身份認同,從而不斷創新人們的消費體驗向多元、沉浸、交互等方向發展。同時,AI技術在創意階段對成本的節約,空間計算對場景即時反饋的娛樂性創新,以及數字資產對市場運營的提質增效,都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嶄新的空間,這就是文化產業的新質生產力。
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
《深海奇遇》總導演高婕妤認為,利用“IP”衍生新產業,實現跨界融合,開闊數字化文化創新成果的展示空間是數字化大潮下催生出的新型文化業態的關鍵。在內容創作時,從作品思維到“IP”思維,這是《深海奇遇》項目在互聯網時代數字文化內容生產的重要升級。
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
展覽中,“海錯號”船身的萬字曲水紋,與現代科技材質的結合,展現出跨越時空的美學碰撞與和諧共生;碧海歸墟中的每一株花草樹木都來自古籍記載,又被賦予現代想象。中國國家博物館創意顧問王泊橋認為,目前90%的VR項目還處在數字孿生的階段,把一些現實的東西搬到VR大空間里,缺乏一些想象力。《深海奇遇》有對傳統文化《海錯圖》的探索,又有真實海底世界的探索,對古人的想象用數字藝術的方式再次創作,這是最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