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田區中心,一所現代化、嶄新的校園已經成為了別致的城市一景——她,就是備受各界關注的福田中學。11月28日,福田區教育局策劃組織的“記者探訪福田校園,帶你揭秘優質教育新視界”系列活動迎來第二站。省市級媒體記者走進福田中學,近距離體驗福田中學的在校生活,感受一所現代化校園內正在發生的,富有青春意味的求學生活。
據介紹,“探訪福田校園”系列活動,系為深入挖掘福田區學校的特色與亮點,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福田教育 IP,為市民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學校信息而啟動。11月28日當天,11名記者朋友參觀探訪新校園標志性打卡點,并就學校課程改革特色經驗等問題,福田中學黨委書記王德久進行了座談交流。“站在學校操場眺望城市CBD中心!這所福田現代校園又浪漫又酷。”來訪者紛紛感慨。
為未來而建的新校園,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選擇空間
福田中學有“市中心8D立體校園”之稱。福田中學新校區顛覆傳統校園與城市分隔而設的慣例,打破邊界、城校共享,提供了一種“城市中的‘城市’”的校園新類型。福田中學在占地約41000平方米的原校址通過重新的校園設計,升級成為超12萬平方米,擁有60個行政班3000余名高中生的寄宿制高中校園。
“一年365天,學生有2/3的時間在校園度過,我們賦予學生們怎樣的成長體驗,在他們的青春里留下怎樣的記憶?是我們要面臨的重要課題”。談起學校的最初設計理念,王德久表示從問題入手、從需求入手,是學校在反復討論設計走向的核心原則,于是“把環境打造為學生成長的第三任教師”的理念應運而生。
新校園的設計除了實現空間體量功能性、實用性的提升,如何實現體制機制的突破——通過空間的改革,實現文化的賦能,進而推動課程改革,這是校園規劃設計要思考的首要目標。
“你們學科想在未來學校開設什么樣的課程,需要學校在空間場地上提供哪些配套支持?”王德久表示,這是學校教科研團隊參與校園設計討論時被反復問到的問題,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新校園空間為課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
在科創樓展廳,VEX機器人設計制作團隊,正在熟練的操控新改進的機器人,為此后的省級比賽做準備;光影沙畫教室里,學生們正在隨心所欲的體驗創作的快樂;13600多平方米的體育場里,活力的健美操、有外教支援的籃球隊、恒溫泳池的暢快游泳,是青春活力的展現。
“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是一種創新”,福田中學科創課程負責人,朱琳博士談起人工智能科創項目滿滿的自豪,她曾帶領學生,憑借“云墨——智能毛筆書法助手”項目,在第九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萌芽賽道全國總決賽中獲得全國大賽最高獎。
朱琳老師表示,學校開展的校本課和社團課引入的每一個項目都是基于現實生活中的真問題,學生在參加課程中學會語言編程,學會觀察調整參數解決問題,深入體驗利用人工智能解放重復性的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快樂。
“這個課程很受歡迎,我們靠搶才能加入”,正在上課的學生隨機接受記者的采訪表示,他們目前正在參與深圳灣環境保護的相關項目的探索,現階段想通過圖像檢測技術來檢測黑臉琵鷺來深圳過冬的數量。通過這個課程他們不僅學習了新知識、拓展了視野,更深刻理解到原來人工智能可以如此深入地影響生活。
據介紹,在每周一和周四的下午,學校開設有幾十門校本選修課程,涵蓋有各個學科延伸拓展,30多個學生團和藝術體育俱樂部,在教師的指導下或自主管理下,開展活活動,為每一個學生的自我探索提供了豐富的選擇空間。
讓校園環境
成為學生成長的第三任教師
“要以傳達互聯網的概念聯系外部世界,要把學生的校園生活、學習生活與學生的未來聯系起來。”王德久表示,福田中學新校園除了應對前所未有的密度,適應新的教育模式改革,它還承擔了一個新角色,以一種新的校園空間范式與周邊社區產生真實而緊密的共享關系。
前不久,“中山大學極地”號,開展了首次北冰洋科考活動。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的馬夢君博士,是科考隊唯一隨從的隊醫,從北極歸來后為學生作主題《醫路向北 風雨同舟》的講座,分享極地考察的珍貴體驗。
羽毛球世界冠軍梁偉鏗、王昶走進深圳市福田中學,與學校的師生進行了一場生動的“切磋”。與世界冠軍的“交手”,也將是同學們畢生難忘的記憶。
王德久還對學校的“榮譽校友”如數家珍:如勇敢追求音樂夢想的周筆暢;決心要留在深圳做璀璨明星并照顧父母的林俊峰;堅持為全班擦了三年黑板的飛行員謝載立……王德久傳遞了另一個重要的價值觀:比明星光環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學生身上體現的福田中學一貫堅持培養的“忠孝仁義”的必備品格。
“微電影節”是福田中學宣傳的原創特色節日,堅持了10年,已經出品過許多優秀作品。“中學生影視課堂”負責教師郭華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學生通過在校本課發現興趣,并在社團課繼續發展潛能,為學生們盡早開始職業探索、尋找人生從業方向提供了機會。”
“我們全力提供豐富的選擇,為學生搭建個性成長階梯,全力為拔尖創新人才提供助推。”王德久表示,要讓自由選擇成為學生生涯規劃的不可或缺的條件,讓學生在豐富的課程選擇和課程體驗中去發現自我發現真我,挖掘自身的優勢智能,進而明晰未來努力的方向、領域和專業志向,堅定自己的專業志趣。
校園的每個角落
都是青春的美好記憶
令記者們印象深刻的是,福田中學新校園最大的特點除了“美”,還有“開闊”,仿佛處處是美景,處處是教室。隨處可見的是:有班級在田徑場旁、在冬日暖陽中上英語課;露天的階梯教室里,美術生正圍坐一圈畫素描;6樓觀景平臺,少年們正在專心合唱,而他們的背后是福田CBD最黃金的風景線。
“我的建筑要讓孩子們無論在校園哪個角落停留,都有美好的體驗。”王德久說。
在學生成長中心活動空間,記者們看到了兩只可愛的布偶貓,據介紹,這個“在校園養貓”的靈感來自于“療愈犬”,熱愛動物的孩子們在學習間隙,還可以在這里通過“擼貓”來放松心情。“要讓校園成為學生夢想開始的地方、夢想綻放的地方。”在王德久書記的近一個小時的座談中,關于學校的理念,關于學校課程改革如何推進,學生未來如何發展,其中高頻出現的就兩個字“夢想”——全力點燃學生,幫助他們找到找到前行的動力與熱愛,找到人生的夢想。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梗”,福田中學的“梗”是“身在福中要知福”,步入福田中學的校園深處,站在寬闊的田徑場旁,不遠處是真草田徑場,再抬眼是福田美麗的CBD天際線,在夜幕中好比漫畫中的唯美剪影——這,簡直是專屬于福田中學學子的一份“獨家”幸福。
在福田中學,也能深切感受到,在外貌蝶變的校園里,也正在涌動著教育工作者為學子托舉夢想,為教育改革傾注熱血的激情,“教育對孩子們深沉的愛”在這一刻也被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