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有10月發布年報的跨國公司,惠普就是其中之一。1939年成立的惠普公司,1957年在紐交所上市,經過數次并購和拆分,現在的惠普主要專注于個人電腦和打印機等業務。
惠普是全球領先的個人電腦制造商之一,提供包括臺式計算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多種產品;在打印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廣泛的市場份額,產品涵蓋打印機、多功能一體機、打印耗材等;惠普為企業客戶提供一系列的信息技術服務,包括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等硬件產品,以及相關的軟件和咨詢服務。
2023-2024財年(2023-11-01至2024-10-31),惠普的營收微跌0.3%,這已經是連續三年下跌了,電腦和打印機等市場在疫情初期那波上網課熱潮之后,就重新陷入低迷,全球的行業龍頭也只能是這樣的表現。有朋友可能關心中國市場在惠普營收中的占比,他們沒有公布單獨的數據,應該是其占比兩成多的亞太市場中的主要構成部分。
凈利潤處在上下波動之中,2023-2024財年下跌了15%,追平了2019-2020財年的最差紀錄。如果扣除2023-2021財年異常突出的表現,另外的五年其實只是在小區間內波動。
最近八個季度中,前六個季度同比都在下跌,離現在最近的兩個季度,營收已經恢復了同比微增的狀態,算是穩住了持續下跌的節奏。凈利潤的季度間波動雖然偏大,相對于同期的營收規模也不算高,但總體上的盈利能力還不錯,離保本點的距離還比較遠。
惠普的毛利率是相對穩定的,在兩成左右,最近兩個財年有上漲的趨勢,但漲得不多。對于PC和打印機這類成熟業務,想要再大幅提升毛利率,還是不太現實的。銷售凈利率除2020-2021財年異常突出之外,其他財年的數據相對穩定,基本就是五、六個百分點,2023-2024財年雖然同比有所下跌,但仍然在這一區間內。
凈資產收益率就有點搞笑了,全部都是負數,一般虧損企業才會是負數,而惠普卻每年都有不錯的盈利,也搞成負數,就只能是凈資產為負數了。這就是玩高杠桿的“超級模式”,因為不是負債占資產的比例高,而是負債已經高于資產了,俗稱“資不抵債”。
最近的六個財年末,惠普的資產負債率都是100%出頭,一直玩的是“無本萬利”的生意,近年來美聯儲加息,好多跨國公司已經降低了資產負債率,但惠普卻不為所動,仍然堅持這一玩法。
國內為何很少有企業敢這樣玩兒,原因我們以前分析過,這樣做的風險并不低,要“技高人膽大”的公司才敢這樣玩兒;另外兩地的融資環境等差異也比較大,如果融資環境市場化程度不高,也沒有這樣玩的條件;還有監管方法也有影響,如果恒大這樣玩兒的話,是不是現在公眾的損失還要大數倍呢?
至于說惠普這樣玩,有沒有問題?我個人覺得問題不大,畢竟人家長期這樣,還能一直表現正常。
“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每個財年都持續穩定地凈流入,這就是敢玩超高杠桿的底氣所在,同時所需要的固定資產類投資規模也不大。惠普實際上就是一臺效率不低的印鈔機只需要等上一段時間,他就能“生產”出不低的現金。
研發投入每個財年平均在15億美元左右,占營收比約為3%,這一行已經比較成熟了,毛利率也不是太高,不敢像高通那類企業一樣大比例搞研發投入了。由于相當部分的產品還要針對個人消費者,營銷支出金額和占比都不可能低。
近年來,惠普在跨國公司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可避免地出現下滑,但并不影響其仍然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