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切片最新玩法,不用剪輯單月1W+”“只要你會‘搬運’,新手也能月入過萬”“輕松月入4萬,直播切片帶貨教程免費拿走”……在社交平臺上,鋪天蓋地的“直播切片”廣告不禁讓人一陣恍惚。
什么是“直播切片”?靠直播切片,真的能做到動動手指、躺著賺錢嗎?
看似雙贏的直播切片,真能讓普通人月入過萬嗎
不進直播間,也能看到直播帶貨的內容。將網絡主播在直播間里的直播內容,通過剪輯的方式切割成多個短視頻片段進行二次發布,同時附帶上相應的產品鏈接,這就是當下流行的直播切片。
和傳統電商分銷的邏輯類似,直播切片帶貨也是直播電商的分銷手段。主播向想要做直播切片的剪輯者開放免費授權,后者獲得帶貨商品相應的傭金分成獎勵。如此一來,主播通過成千上萬的“切片賬號”形成傳播矩陣,吸引更多流量的同時,還獲得了銷售的長尾效應。制作、上傳切片的分銷者可以利用主播的帶貨流量獲取一定傭金。
在短視頻平臺上,郝邵文、朱梓驍、羅永浩等多位主播都開放了自己的直播切片授權。
今年9月,在小紅書開設直播間的李誕也將直播切片授權給MCN機構“交個朋友”。隨后,包括抖音在內的多個平臺,出現了大量以李誕直播間為主題的切片賬號,同步掛鏈上架李誕同款直播商品。
這也意味著,盡管李誕沒有在小紅書外的平臺直播賣貨,但通過切片分銷模式,他的賣貨生意已經鋪展到各個平臺。
主播對直播切片如此看重,那么實際“操刀”切片賬號的運營者真能賺到錢嗎?
作為最早入局直播切片生意的MCN機構,三只羊官方曾披露,2022年共有11000多人獲得了三只羊網絡的切片授權,人均收入17000元。
去年8月開始做直播切片賬號的哆啦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不同主播的傭金分成比例有很大不同。最高可以達到五五分,最少的只有三成左右。還有主播采取階梯分成的模式,切片賬號運營者必須達到一定營業額,才能拿到最高比例分成。
“普通人做自媒體其實挺難的。”哆啦感慨,最開始做直播切片賬號時,她每個月差不多5000~6000元收入。隨著主播流量下滑,加上授權賬號增多,她的分成隨之減少。現在常常忙活一個月,到手才1000元出頭。她最近正在考慮,要不要換一個賬號“重起爐灶”。
“初期由于熱門主播影響力大且入行者不多,賺錢挺容易。但現在入行的人增加,雖然授權免費,但門檻提高,如要求切片賬號有幾千粉絲、每個賬號只能運營同一個主播的內容等,賺錢變得不太容易。”哆啦坦言,現在辛辛苦苦把視頻剪輯出來,上網一刷,平臺上已經到處都是。
今年8月申請成為某主播官方授權賬號的劉萍,堅持一個月后便選擇放棄。劉萍表示,只要初步審核通過,獲取賬號授權并不難。但是劉萍花費幾個小時剪輯的視頻,播放量有時還不過百。為了提高剪輯效率,劉萍花錢買了不少剪輯軟件,包括一些號稱可以做到AI剪輯的插件,但都不能令人滿意。回想在直播切片方面的投入,劉萍戲稱自己是被“割了韭菜”。
放棄后不久,劉萍發現自己所在的授權群里,有一半都退了群。留下來的人收入不等,從幾百元到幾千元都有。
直播切片分銷后,消費者權益如何維護
談及因何運營直播切片賬號時,劉萍坦言,她是被一則宣稱可以“月入過萬”的公眾號文章吸引,從而購買了一份價值99元的培訓課程,開始了切片副業。
記者在網上搜索“切片分銷”“直播切片”等關鍵詞,平臺出現了大量相關培訓課程,如“直播切片詳細教程,贏麻了”“短視頻創業風口,直播切片公開課”“0基礎教你直播切片”等。這些課程收費價格從9.9元到幾千元不等,其中還不乏一些免費課程,賣課者通過免費授課信息引流用戶到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或者微信群,再將流量轉化為私域流量。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賣課者并非具備培訓機制的機構,大多屬于個人賬戶或者自媒體賬戶。購買課程也只需要線上轉賬,大多不提供正規發票或者收據,甚至有課程是通過二手交易平臺交易。
記者隨機購買了兩份不同價格的課程,賣課者給記者發送了兩個不同的網盤鏈接。記者打開后發現,兩份課程的內容基本一模一樣。記者就課程中的部分操作詢問賣課者,對方表示所有內容都在教程中,若需要一對一解答,記者需要再次付費。
直播切片遍布全網,對于消費者來說,分清楚什么是直播切片分銷,哪些是真實帶貨并不容易。如果從切片視頻下方附帶的鏈接購買商品后續出現問題,主播是否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合達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楊翼飛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消費者通過網絡平臺購買到有質量問題的商品,商品實際經營者(即商家)可能要承擔產品質量責任或虛假宣傳責任。至于主播和被授權分銷者的法律責任,則要視情況而定。
“首先要厘清主播的責任,根據所售商品的實際情況來判定他是廣告發布者、廣告經營者還是商品經營者。根據不同的身份,來厘清他應該承擔的責任。如果分銷者沒有拿到切片授權,可能存在對主播的侵權,帶貨主播一般不需要承擔責任;如果有授權,帶貨主播可能是切片賬號的所有者,此時帶貨主播應當在其法定義務范圍內(比如是否存在虛假宣傳)承擔責任。”楊翼飛說。
記者了解到,參與直播切片的分銷者越來越多,其中大量是得到授權的賬號,他們會在賬號主頁寫明授權編號,但也有一些沒有獲得授權。他們被業內分為“正規”與“野生”兩類。
無論是“正規”還是“野生”,切片視頻下方掛車的鏈接,完全由分銷者自己決定。這也意味著,主播在視頻中講解的產品,也許和下方所售賣的商品完全“風馬牛不相及”。
“如果被授權的分銷者所售賣的商品并不是主播實際宣傳的產品,要視情況判定分銷者是否需要同時承擔產品質量責任或虛假宣傳責任。”楊翼飛說。
對于主播和MCN來說,切片授權盡管省去了自己下場帶貨的環節,但也在增加大主播的運營和管理成本。稍不注意,大主播就可能遭遇直播切片生意的反噬,從而對自身信譽和商家形象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