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東沃德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黑燈工廠”,3條智能機加工產線上,紅、黃、綠不同顏色的指示燈提示著加工進度。伴隨顯示屏上一條條跳動的程序指令,一個個“躺”在設計圖紙上的零部件從飛濺的切削液和金屬屑里“走出”,地面上機器人通道如同一條繁忙的公路,四五臺RGV機器人或直行或拐彎,將加工好的零部件送往下一個加工點。
沃德精密是一家專業從事非標自動化系統集成與智能裝備制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現有員工超3000人,研發人員占比30%以上。對于“智改數轉”為企業帶來的利好,公司副總經理陳宗元深有感觸:“以前70臺CNC機器需要100多名工人,現在僅需20名技術工人就能滿足生產,生產線效率從原來的40%提升到如今的90%。”
這是“世界工廠”東莞產線變革的一個縮影。智能化生產線作為制造業的新趨勢,正迅速改變著傳統制造業的面貌。
近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跟隨工信部“新型工業化媒體調研行”,實地走訪調研東莞多個5G工廠、智能工廠,像雷茨智能、沃德精密等一批企業正積極探索 “智改數轉”,加快高端化、智能化步伐。當前,以“鏈式改造”為核心,加快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勁風”,正吹活東莞新型工業化的“一池春水”。
生產線上的智造變革
在東莞的制造業轉型升級中,“智改數轉”無疑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智改數轉”的廣泛應用,東莞眾多企業實現了生產流程的全面智能化改造。如今,東莞制造企業的生產車間早已煥然一新。
在沃德精密智能工廠,AGV機器人正在自動進行物料配送。程浩 攝
在沃德精密智能工廠,陳宗元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介紹,目前3C行業的智能化工廠整體剛完成數字化轉型,正逐步進入智能化生產階段,面對3C行業非標自動化生產需求,沃德精密通過主動參與客戶產品設計,自主開發相應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和管理系統,逐步擴大了在非標自動化領域的市場份額。
非標精密零件器械定制的特點是小批量、多品種、變化大,其工序與工序之間具有離散型的特征,存在制造難度大、過程繁瑣、效率低下等問題,對于非標定制而言,多一次嘗試就意味著成本的翻倍,行業的數字化改造一直以來都是一大難點。
為解決這一行業難題,沃德精密技能大師工作室開發了智能編程系統,將企業二十年來的工作經驗總結歸納到數據庫中,這個數據庫可以根據零件特點自動匹配生產,大大降低了試錯率和成本。
沃德精密通過引入了以 MES 管理系統為核心,搭建排產排機系統(FSE)、柔性生產線控制系統、SAP 系統等實時控制生產現場設備,全面整合生產制造資源,打通信息孤島,打造柔性高效的數字化工廠。該工廠也因此被工信部授予“物聯網賦能工業發展典型案例”“精密零件柔性智能制造協同作業”智能制造優秀場景,被評為“東莞市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走進東莞記憶存儲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廠,通過5G網絡可以實現設備、物料、人員、安全、環境檢測等全連接,把整個工廠所有生產過程數據采集到一起,通過一張網匯集到一個平臺,從而實現對各個環節的實時監控和感知,同時也可以對一些風險和缺陷進行預測和分析。
記憶科技是一家專注于半導體集成電路產品研制銷售的高科技企業,母公司記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連續18年蟬聯中國內存市場第一,是全球第二大獨立內存模組提供商以及全球領先PC品牌廠商和信息通訊設備廠商的戰略供應商。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了解到,記憶科技智能工廠目前已成功建立項目系統總體設計模型,全面優化工程設計和工藝流程架構。同時,在2020年完成基于大數據平臺的智能運營分析系統,2021年完成基于智能預測的智能供應系統,各信息化系統實現了高度集成,并建立起車間級的工業通信網絡,使得生產數據、管理數據、運行數據能夠實時共享。
記憶科技相關負責人賈宗銘介紹,2024年,公司營收比2023年有較大提升,尤其是半導體芯片方面的營收成倍增長。目前公司正大力提升研發投入占比,研發人員占比將近70%,在未來努力成為產品和技術在全球領先的公司。
裝備制造業向新而行
東莞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數字化改造之路,同時,作為支柱產業之一,東莞的裝備制造業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走進位于東莞寮步鎮的雷茨智能裝備(廣東)有限公司,公司創始人兼總裁吳炎光在現場介紹了一款磁懸浮冷媒壓縮機。當機器打開后,區別于以往轟隆隆的機器轟鳴聲,磁懸浮技術讓現場人員幾乎感覺不到機器運行的聲音。
在東莞,像雷茨智能一樣,不少裝備制造企業正積極探索,推進基礎和關鍵領域創新突破,在細分領域補鏈強鏈,推動行業提質擴量增效。
早年我國的風機技術被國外壟斷封鎖,使得國內企業不得不“高價買、高價用、高價修”風機,造成企業的大量利潤流失到國外供應商手中,吳炎光目睹這一情形后,選擇風機這個細分領域作為創業起點,并在2011年成立雷茨智能裝備(廣東)有限公司。
雷茨智能成立之初主要以研發銷售高速離心風機為主,主要用于飲料、pcb等行業吹干、清洗、氣力輸送等,解決傳統風機“高耗能、低效率”的問題。傳統的污水廠曝氣風機被稱為“電老虎”,許多污水廠使用老舊的多級離心風機和羅茨風機,相關數據顯示,風機+提升泵的電耗成本幾乎占據總成本的50%。
在調研國內外現有產品痛點之后,雷茨智能聯合國內重點科研院所、專業人才進行研發,突破國際技術壟斷,在行業內創新打造成熟的空氣懸浮和磁懸浮風機雙產品線,成功開發出適合小型污水處理的便攜式和微型空氣懸浮風機,實現了懸浮風機、壓縮機、冷水機的綜合產業鏈研發和智造。
“技術創新是雷茨智能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企業成長的關鍵。”吳炎光介紹,雷茨智能主導產品懸浮風機采用了行業內首創的空氣懸浮軸承和三元流渦輪技術,并在磁懸浮控制器、磁懸浮軸承傳感器系統、機構設計、自掃頻功能技術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填補了目前行業內空白,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懸浮風機細分領域排名前三,全國細分市場占有率約18.11%。
“根據以往案例來看,一臺300KV的雷茨風機相比傳統風機綜合節能超過30%,每年節電量約為150萬度,每年節省電費約92萬元。”吳炎光介紹,近年來,雷茨重點投入研發磁懸浮技術裝備,包括磁懸浮空壓機和磁懸浮冷水和熱泵機組、磁懸浮余熱發電機組等智慧能源裝備產品,成為供能和節能領域暢銷產品。
得益于產品技術的領先和品牌優勢,雷茨智能的企業營收從2021年的1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7億元,平均增長率達到27%,凈利潤從2021年的1852萬元增長到2023年的3001萬元,平均增長率達到28%。數據顯示,今年1-10月雷茨智能已實現產值17782.8萬元,同比增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