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李書福花了130多億收購沃爾沃,這筆交易當時被看作是“豪賭”。 沃爾沃那時候正陷入虧損,而吉利則還是個不起眼的國產品牌。
大家都在嘲笑他:“這不就是個瘋狂的決定嗎? ”可是14年后,咱們回頭看,這筆買賣,不僅沒虧,反倒成了吉利的超大財富密碼。 那李書福的這場“豪賭”到底成功在哪兒?
當時的沃爾沃,雖然有百年歷史,但在福特手里,基本上就成了個“燙手山芋”。 虧損嚴重,銷量下降,品牌幾乎到了要退出市場的邊緣。 而吉利呢?
2000年代初只是個地方性的車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不大。 看上去,吉利收購沃爾沃,簡直像是一個巨大的冒險,尤其是對外界的質疑聲音還那么大。
可李書福看得更遠,他不單是看中沃爾沃的歷史和品牌,更看中的是它在歐洲市場的潛力,以及沃爾沃強大的技術積累。 李書福心里清楚,收購沃爾沃,不只是買了一個品牌,更是拿到了通向全球市場的鑰匙。
但最關鍵的一個點是,李書福沒把沃爾沃當成吉利的一部分,他堅持“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的策略,絕不輕易干預沃爾沃的運作。
你想想,要是吉利硬是把沃爾沃“改造”成自己的一部分,沃爾沃的品牌魅力和技術優勢還能發揮出來嗎? 顯然不行。
李書福保留了沃爾沃的獨立性,這反而給沃爾沃帶來了更多的自由空間,慢慢地,沃爾沃開始恢復元氣。 真正的轉機出現在2012年。 沃爾沃推出了新款S60轎車,結果銷量直接拉升,尤其是在歐洲市場。
在那時,沃爾沃的“復生”就像是為吉利這筆收購打了個超級大大的“復活卡”。 接下來的幾年,沃爾沃的銷量一路走高,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沃爾沃的銷售增速驚人。
對吉利來說,這無疑是個大大的利好,不僅通過沃爾沃的銷售獲利,還能借沃爾沃的技術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隨著沃爾沃的復蘇,吉利也開始“跟著火”了。
你以為只是沃爾沃賺了? 其實吉利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攀升。 2014年,吉利推出了領克品牌,專注于年輕消費者,品牌理念一下就碰到了當下流行的消費趨勢,銷量爆表。
再說吉利收購的英國跑車品牌路特斯,再加上沃爾沃共同研發的電動汽車,這些無疑讓吉利在全球市場的布局更加廣泛,也逐步打入了歐美市場。
尤其是近幾年,吉利在海外市場的表現越來越強,沃爾沃的品牌效應,簡直是吉利“登上全球舞臺”的超級助力。
然后,咱們再來看看2024年,沃爾沃的成績單。
第三季度財報一出,沃爾沃全球銷量已經突破62萬輛,營收928億瑞典克朗(大約611億元人民幣),凈利潤28億瑞典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