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雙11又迎來了新一輪的狂歡,而在這場屬于自家的購物盛宴中,家電作為一項重要的商品品類,也再次成為了非常受消費者歡迎的一大領域。
盡管已經經過了多年的發展,雙11也早已從單純的網上購物節,變成了全國范圍內的消費促銷節日,各種商品都加入了這場消費狂歡中,但家電依舊是今年雙11期間非常重要的一個高消費方向。
2022年雙11終究是一個過渡性的年份,2023年雙11才是家電真正回歸火爆的第一年。
這一年里,各大電商平臺爭相推出了各種針對家電商品的沖刺活動,盡管現在還沒有公布今年雙11最終的成績,但僅僅從目前發布的預售數據來看,今年的雙11已經比往年有了質的飛躍了。

那么,是什么讓今年的家電銷量如此驚人呢?
又是什么讓家電廠商感到冰火兩重天?
家電銷量大增背后的原因。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2023年雙11期間,總體來看,全國范圍內家電商品的銷售額達到了1930億元的大關,同比上漲了26.5%。
值得注意的是,家電銷售額占電商平臺總銷售額的16.3%,而同期的家電銷售額甚至超過了顯示器和手機,這樣的銷售成績可謂驚人。
不止如此,人們還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現象,在這場轟轟烈烈的促銷潮中,與國補政策緊密銜接的平臺和廠商表現突出,但與國補脫節的平臺或廠商卻慘淡收場。
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國補政策是2022年底因為刺激家電領域的市場低迷而推出的一項政策,主要是針對中高端及高能效家電進行補貼,即對購買這類產品的消費者給予一定數額的購機補貼,這一補貼力度之大,一時間讓購物者爭相購買受惠產品。
2023年雙11期間,與國補緊密銜接的平臺如京東、天貓等,銷售表現優異,而抖音、拼多多等其他平臺則因為未能準確把握住國補政策而錯失良機。
說到底,其實這也很明顯,那些受國補政策驅動而購買家電商品的消費者,絕大多數也都是預先計劃好的,因此,在雙11來臨之前就行動起來也是情理之中。
因此,假如各平臺能夠提前知道國補政策實施時間,無疑會抓住更多需求,這就是為什么國補和平臺之間存在著如此強大的關聯性的原因。
更何況,在那些與國補“脫節”的平臺上,甚至還出現了不少家電企業沒有在雙11期間發布新產品,而是直接把產品上架到自己的網站或社交媒體上進行售賣,這就顯得更加明顯了。
品牌之間也有分化,中高端白色家電銷售占比高,而低端白色家電銷售占比低;
高效級產品顯示出明顯上漲趨勢,大多數品牌銷量都很好;

反觀低能效產品則面臨挑剔消費者態度,并引起怨言比較多。
很多經銷商人認為自己看上的產品會熱銷,但實際情況卻是市場熱度不及預期,也就是不如自己想象中那般火熱。
經銷商倍感寒意。
盡管今年雙11期間,大家電品類大賣已經成為常態,但令人失望的是,有些從業者對雙11后市場前景并不樂觀。
想必大家也已經發現,在家電市場上,有很多熱門商品都是在雙11期間發布價格調整的,而雙11過后,這些商品又紛紛恢復到原價,所以只要抓住了這段時間買入就能得到很大實惠。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當年價格戰帶來的慘淡局面,各大廠商只要找到能夠打價格戰的方法,就能借此獲得更多消費者,從而獲得利潤,所以許多經銷商就開始囤積大量低價商品,借以在雙11或其他大型購物節來臨時,推出特價促銷活動,但最后卻發現市場已經飽和,導致滯銷狀況嚴重。
一些從業人員甚至懷疑今年雙11期間壓低價格帶來的銷量上漲只是表面的,即使漲速很快,但是一旦市場飽和,就會出現類似情況的回落趨勢,更有甚者會將今年與明年雙11進行對比,從而得出自己的結果。
畢竟精力有限,沒有哪個從業者會去考慮除自己還身處競爭激烈環境中其他從業者,因此很多從業者認為明年的購物季不會像今年一樣火爆。
實際上,他們對今年雙11數據喜人的猜測與推測不一致,所以才導致了這種情況,這種情況又會反過來影響他們在未來繼續享受今年購物季紅利的心態。
同時,在明年行業挑戰和競爭加劇之間,還面臨著行業和市場面臨轉型的關鍵節點,因此未來的不確定性更大。
我們有理由堅信,經過此次洗禮后,我國白色家電行業內部競爭將更加透明,市場也會更加公平,我們也會迎來新的增長點,為今后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
破局之法。
如今,我國的冰箱、空調等大件家電正處于較高水平,而彩電行業也呈現出高端化的發展趨勢,但與此同時,由于高中檔產品價格相對較高,存在很大的擴展空間,所以這一市場正在不斷壯大。
這種情況部分要歸因于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水平以及個性化定制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
他們渴望通過程序設置、語音控制等現代科技手段創造獨特體驗,實現個性化需求,因此廠商需要認識到這一轉型的重要性,擱置低效能和單一服務等老舊模式,并研究面向未來發展的商業思路。
這就需要將科學技術應用于產品生產和管理,以提高生產效率和農業效益,同時又要減少資源浪費,實現綠色生產。
這樣,一方面可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和個性化定制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又可以實現資源節約,更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然而,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技術框架都需要進行重新設計和調整,以適應新的需求和變化。
此外,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在推動我國白色家電行業轉型升級時,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市場,并提出具有前瞻性及可操作性的建議,以確保合理引導需求并促進更科學、可持續的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傳統市場,還要關注新興市場,如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清潔能源等,這些新興市場可能成為推動我國白色家電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們需要積極推進技術革新和產品升級,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并創造更多增值空間。
同時,我們還需要加強品牌建設,提高品牌價值,以增強我國白色家電行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