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晚間,在2024廣州國際車展召開前夕,中國一汽在深圳召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新聞發布會——中國一汽紅旗品牌新能源之夜。這場發布會集中釋放的信號是紅旗品牌正在加速轉型。
在發布會上,中國一汽紅旗發布了紅旗天工純電平臺和九章智能平臺,同時還發布了基于這兩個平臺研發的全新產品——紅旗智造中大型豪華純電SUV天工08,新車將于11月15日的2024廣州國際車展開啟預售,在12月中旬正式上市。
中國一汽總經理、紅旗品牌運營委員會總裁劉亦功在發布會上表示,AI芯片、智慧OS、動力電池、線控底盤被稱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四大件”,是汽車核心技術最密集、安全問題最突出、“卡脖子”最嚴重的領域。
在AI芯片方面,中國一汽紅旗攜手合作伙伴,打造了中國第一顆自主可控、先進制程、五域融合、車規級AI芯片“紅旗1號”,這款芯片將在明年1月正式點亮。
在智慧OS方面,中國一汽紅旗自主搭建的整車級操作系統FAW OS,全面支撐智控、智駕、智艙的應用場景需求,實現了對軟件之“魂”的全面掌控。
在動力電池方面,中國一汽紅旗成功研發了中國第一款量產低溫電池,打破了過去低溫對動力電池電量的限制。
在線控底盤方面,中國一汽紅旗開發了國內首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線控底盤。
在劉亦功看來,以2000萬輛為分水嶺,新能源汽車正在度過“多元創新”的嘗鮮期,全面進入“高質創新”的躍升期。不僅要單點突破,更要整體向上。新能源車的安全,不僅是交通安全、數據安全,更是產業安全、國家安全。新能源車的技術自主,不是短期課題,而是長期堅守。贏得市場份額是短期奮進的目標,而贏得用戶信賴才是長期發展的基石。未來五年中國一汽將投入1200億元研發資金,著力攻克983項關鍵核心技術。
中國一汽技術平臺CEO周時瑩在發布會上用近40分鐘時間闡述了紅旗品牌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操作系統、端到端大模型、新能源汽車補能(低溫電池、超千伏超充以及固態電池)等方面的成績以及戰略布局。
譬如,為消除用戶的能耗焦慮,紅旗研發了低溫電芯技術,能夠實現在零下10攝氏度條件下電量保持率達98%的性能。紅旗還儲備了超千伏充電解決方案,突破了高壓碳化硅模塊、10C超充電芯等核心技術,將實現5分鐘充電至80%,帶來“充電比加油還快”的體驗。
對于電動汽車而言,除了追求要充得快,還要充得上。但現狀是,市場上的充電樁企業超百家、產品型號超千種,行業標準歷經三次迭代,新樁、老樁都有,這造成了汽車與充電樁之間產生兼容性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周時瑩稱:一汽紅旗一方面致力于推動樁企優化特殊工況下的適配性問題;另一方面,從車端發力,考慮到舊樁老化和充電槍磨損等實際情況,通過實時監控充電電流和充電口溫度,在保證車輛安全的前提下,動態調整充電功率,確保“不斷充”。
此外,為了提升測試覆蓋度,一汽紅旗還在中汽研試驗室及30多個典型城市,模擬50多種充電場景進行實車實樁驗證,最終實現了主流充電樁品牌100%覆蓋,公共充電樁兼容率大于99%,讓大家“充電不挑樁,有樁就能充”。
《中國經營報》記者還了解到,作為此次發布會的重磅內容——九章平臺,以全棧自研的飛刃架構為中樞,集成了整車級操作系統FAW.OS,以及中國首顆車規級先進制程五域融合芯片“紅旗1號”,構建了強大的整車智能化底座。通過車云協同的AI算法持續訓練迭代,九章平臺為用戶提供了“隨心”的紅旗靈犀座艙和“安心”的紅旗司南智駕。
憑借全新一代紅旗靈犀座艙,九章平臺將“體驗式數字座艙”的理念拓展至用戶全鏈路的使用場景。行業首發的同軸雙焦面AR-HUD,具備65英寸超大沉浸畫幅、遠近景結合的呈現方式,融入可動態調節顯示視角的AI人眼追蹤技術,讓信息獲取更輕松;搭載只需30分貝的“悄悄話”即能喚醒的語音助手,通過意圖決策控制引擎讓對話效率更高,正常15秒的導航對話可縮減至5秒,做到句句有答復、事事有回應的高效率溝通。
旨在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九章平臺的紅旗司南智駕提供了5種系統解決方案,構建了覆蓋“算法-算力-數據”的技術集群和軟硬件全棧產品集群。
為了提升感知精度,紅旗采用了三目立體視覺方案,仿生雙目可精確鎖定目標的立體形狀和空間位置,測量精度達到5厘米;長焦單目則能識別300米以外的目標,保障高速場景的安全性。為了進一步減少信息傳遞損失,預計今年年底正式發布一體式端到端大模型,能使車輛反應時間縮減100毫秒,并實時監控環境信息和系統狀態,確保行車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紅旗司南智駕已在全國所有城市實現99%以上的左右轉成功率,支持路徑長達2千米停車樓跨層記憶泊車,平均耗時不到30秒,真正讓用戶解放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