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價值的決定要素是流量和稀缺,抵押、交易、租賃代表的流量決定持續性。自然、民生、產品、物管、聲望等構成的稀缺決定價值高度。
但是流量和稀缺要變成實際存在,依賴的是效率。缺乏效率的地方是不可能有流量的,缺乏效率的地方也不可能既稀又缺的(只可能稀而不缺)。
所以看待房產價值的核心,其實是效率,沒有之一。而要達到效率的標準,則必須要有復合性。因為人的需求太復雜了,有物質有精神,有工作有休閑,有生活有學習。
所以要求的是片區功能要多樣。而且項目本身也要有效率的要求,項目要達到效率要求,就必須要實現“空間折疊、四維組合、稠密價值”。
空間折疊指的是,把居住商辦酒店寫字樓商業教育等等,在同一幅地塊上疊加在一起。四維組合指的是由于有了功能的多樣,所以在立體之外增加了時間的因素,在同樣的時間里能夠完成更多的動作。稠密價值是必須要有稠密度,這樣才能養得起更多的外在配套。
但是這12個字,實現起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它必須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金密集,沒有知識密集,你就實現不了空間折疊;沒有技術密集就不可能有高集成的設備和裝備為整個小區服務,而實踐這些就必須要資金密集。
所以很多人說房地產沒有什么技術含量,那是因為他們看慣了農民房。舉個例子,深圳、珠海、廣州就有好幾個項目具備這三大密集的特征。
一個就是華潤深圳灣悅府,一個就是鵬瑞深圳灣1號,一個就是深業上城,一個就是富通九曜公館,一個就是鴻榮源壹方中心,一個是珠海的橫琴口岸廣場,一個是華潤城,一個是廣州的鵬瑞1號。
去走走吧,這幾個項目你最好下地庫去走一圈,看看物流通道、客流通道、寫字樓通道、公寓通道、酒店通道、住宅通道,甚至于垃圾清運通道,是如何在一宗地塊上結合的,這些項目為城市空間的升級提供了極佳的范本,也是居住升級的主要指向。
都說房地產沒有技術含量,那是他們不懂。上述幾個項目就是技術密集、知識密集、資金密集,因此才具備了很強的效率的自身條件。這些項目是極為優秀的,深圳5000個商品房小區,也就這五六個符合效率條件,你說稀缺度是多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