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看尾標,從一汽到奧迪一汽,很多人不理解翻來覆去的意義:其實這是一家新公司,這一次一汽的股份來到了40%,而奧迪+大眾(中國)的股份來到了60%,與一汽-大眾截然相反。這也表達著雙方對這塊市場的需求度——現階段,奧迪比一汽更需要對方。
(海外版A6 e-tron)
給大家找來了一張原版A6的照片,前臉有些變化,為了容納中國版華為ADS的兩顆激光雷達,前臉不得已有些變化——我個人更喜歡德國版,但德原奧實在是缺了一些重要的東西,沒有智駕在今天的中國就像是手機沒5G一樣。
對于中國的電車市場來說,A6的定位顯得尤為難受——一方面,20萬價格區間的SU7等網紅車正在重塑電車的價值,畢竟有科技、有操控、有吸睛力的轎車的標桿已定;另一方面,高端品牌電動轎車并沒有熱銷款,以德國人的調性,要接受問界尊界享界是需要一番心理建設的,但倘若今天在百度輸入“A6L”,第一個攔截廣告就是享界S9;此外德國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是油車奧迪A6L已然賣到了30萬以內,油車電車的關系如何來擺正。
這道題很難啃,好在合資品牌有一個緩沖區,MSRP和TP之間的價格總是浮動的——MSRP價格負責美麗如花,TP價格負責賺錢養家。
基礎參數:
長寬高5073/1942/1522mm,軸距3076mm,寧德電池+800V高壓平臺,快充10分鐘補能310km,單電機后驅260kW。
特斯拉Model Y L
馬斯克賺這么多錢了都舍不得開發一款新車來滿足六座需求,摳是真摳。
相比之下中國很多車企,一個月賣幾百輛,不照樣做一款又一款新車,哈哈哈哈!
我不是在陰陽怪氣說反話,我始終堅信如果真的需要一個六座車的話,最合理的方法還得是重新做臺車,而不是在現在的這種“加長大法”。
人家李想發了個微博,我覺得這輛六座版Model Y很可能榮登下半年各款6座SUV的發布會——當靶子。
六座車的需求,來自于大家庭,在中國市場上,把“大家庭”和“特斯拉”兩個標簽做個重疊的話,用戶大概還有一個共性就是:“不差錢”,至少不差多掏十萬買個MPV的錢。
退而求其次,斌哥都把樂道L90的BaaS價格干到19.39萬了,我實在找不到一個理由非得選這臺特斯拉。
難道是FSD?但FSD好像也就這樣吧?六座版的問界M8純電不好嗎?六座版超大空間的小鵬X9不好嗎?
留個字據,以后挖墳用:這六座特斯拉割不動韭菜,賣不好,肯定買不好,一個月超過500輛我都會懷疑我智商。
基礎參數: Model Y L 4976mm車長+3040mm軸距,塞進6個座位,軸距甚至比Model X還長7.5cm,雙電機(142kW+198kW)。
享界S9T
以前 BBA 時代旅行車一直是個小眾市場,但是到了新勢力新能源時代,這個市場反而被打開了。而且享界 S9T 應該是目前在售的車長最長的旅行車,達到了5160mm, 純電和增程兩種動力形式以及四激光雷達的版本都會有,純電版的續航超過800km,增程版則是1305km,什么詩和遠方,直接跨國旅行都不怕了。
按照鴻蒙智行做產品的邏輯,后排的核心硬點應該不會重新調整,所以后排空間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后備箱里玩玩場景倒是很有可能,比方說儲物格,比方說寵物空間等。
昨天去深圳坂田聊了聊S9T的定位,得到這樣一個觀點:她說享界S9T大家可能想復雜了,又是格調又是獵裝又是這場景又是那場景,她說其實還是從痛點出發:有人覺得三廂S9空間不夠,所以思考的原點從這個痛點出發,簡單質樸。
回來路上我在想,之前的旅行車為了賣個好價錢,確實是給我們灌輸太多“生活理念”,好像開個旅行車出去就不一樣。
福特烈馬新能源
(純電版)
(增程版)
硬核的烈馬粉絲請注意,這車不是非承載車身,定位沒有純油烈馬那么極致,但是30°、31°的接近角和離去角保留下來了。
一句話說明白它的定位:穿THE NORTH FACE的人就一定去戶外嗎?很可能只是為了在CBD里裝個X。
同理,穿NIKE不跑步,戴手表不看時間的人多了去了……
你們心心念念燃油烈馬的好玩之余,又心疼加油錢。于是江鈴福特干脆用一塊43.7kWh的大電池,220km的CLTC純電續航,1200km+的滿油滿電續航把烈馬武裝起來,讓你徹底玩個痛快。車長5025mm,軸距2950mm,定位中大型SUV。網傳售價預計在30-40萬之間。
純電版甚至配備105.4kWh超充電池組,續航達到650km并支持高壓快充技術。最最離譜的是,居然還配了激光雷達,想象一下,輔助駕駛有沒有穿越叢林模式?
然后的問題就一個:BRONCO這個牌子,能不能撐得起這一生活方式,畢竟前面大G做純電動都沒干好,坦克幾臺車也是守住了越野的底線……
尚界H5
上汽的目標可不低,知情人士都在算月銷兩萬。
H5這款車從榮威名爵變成尚界來得有點快,但華為該有的都有了:192線單激光雷達+華為乾崑智駕 ADS 4。長度/軸距比Model Y略短,定位中型SUV,做大五座零壓力。
純電655km/增程1300km續航,但不管怎么選,都是寧德時代的電池——上汽和華為都喜歡用寧德時代。
鴻蒙智行系列首次殺進20萬的價位,估計還是有一場血雨腥風的,當初鴻蒙智行并不想切入太便宜的市場,但現在“違背祖訓”,甚至可能對理想L6都造成沖擊。
智界R7改款
定期修繕,跟酒店隔兩年搞個裝修一個道理,輔助駕駛硬件升級,新增后向固態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實現360°無死角掃描,ADS 4.0上車,主副駕零重力座椅配齊還有8點按摩,21揚聲器音響。
R7活了一段時間,渡過平臺期又向下而行,要維系住R7的量,恐怕當務之急是理清楚各界的定位,尊界問界走高級范兒的話,智界就要給出“年輕+科技”的品牌心智,要開始做生活方式了,要開始做品牌故事了,要開始拓展出R7的生活場景了。
別克至境L7
別克硬件拉得很滿——兩年前不知道會怎么應對競爭的時候,產品定義團隊選擇了“拉滿”的做法,無疑這是簡單穩妥的辦法。
定位中大型豪華轎車,基于“逍遙”超級融合平臺打造,劃重點,這是通用首個由中國團隊主導開發的新能源整車架構。整車車長超5米(5032mm),軸距3米整,比君越還大一圈。
1.5T增程器(115kW),后驅電機252kW(約340馬力),純電續航210km,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通用的續航一般還是很準的。
掐指一算,自從上次林蔭大道停產,別克就沒有后輪驅動的車型了……好在這次是增程,再也不會出現油老虎林蔭大道了。
插播一個冷知識:增程車,通用是開山鼻祖,當年雪佛蘭Volt就背著個增程器,只是技術今非昔比,當年那個偏向于點工況運轉的小發電機被今天一臺1.5T發動機替代了。
拉滿配置頭頂激光雷達,毫無疑問是Momenta的出品,新版軟件包括R6飛輪大模型,用來對標華為ADS4,城區跟車、自動泊車全包,高通SA8775P座艙芯片加持。
隱藏門把手+溜背造型,后排隱私玻璃,把高級感玩明白了。
就像前面說的那樣,當初選擇了大滿配的做法,也留下了一個隱患——成本不低,恐怕這款車
智己LS9
這車我去看的時候還是個油泥模型,老實說我覺得它真大,我當時擔心他會不會大到不敢開,但后來工程團隊應該是把尺寸控制在5.3米內,車高也很高,5.3米,美式全尺寸SUV的派頭。
說老實話,我覺得這車出來混社,會很累,一方面這個級別市場已經全面飽和,問界M8/9、理想L8/9,加上極氪9X、領克900、長城魏牌明年的新車,以及阿維塔等都在布局5.2-5.3米大尺寸SUV,這條路勢必有一場血雨腥風,偏偏第二方面這又是一個很吃品牌的車型,這對知名度不高的智己、從L6和LS6從低往高做的智己來說,都是挑戰課題。
更何況,5.2米市場今年新增了一批20-30萬區間的玩家,他們產品力都不錯,還很便宜。
腹背受敵,我不知道今天能掏大價錢的用戶現在還多不多,我也想知道他們在看完頭部幾款車以后,會如何給其他車型分配關注度。
造型就這樣了,我很少聊造型,太個人主觀了,聊點數據吧:
車長5279mm,軸距3160mm,比問界M9還長,可選車頂露營燈+前照燈+電動拖鉤,反正就是啥都有。
雙電機的動力不弱,160kW+230kW,1.5T增程帶雙電機,上汽的新機器,熱效率很高。但我怎么都沒想到這車的電池65.9度三元鋰電池,老規矩是寧德時代出品,這也太大了吧,WLTC純電續航318km,油耗僅6.5L/百公里。
五菱星光560
一言難盡的造型……
算了,我不說造型了,各花入各眼,不能太主觀。
定義階段就很糾結,造型團隊也干了很長時間,反正我一直覺得設計師不能憑著自己的喜好去造車,因為你會膩,但用戶不一定,所以往往是設計師看膩了過往的自己,開始整活了,開始表達自我了,而用戶才剛剛來到欣賞的點上……
有時候,設計師們忍住自己特立獨行的表達欲望,是對品牌做出的貢獻,畢竟,比“創意”更有價值的,是“好看”。
純電/插混/燃油三修,7座,按照五菱的思路,不會太貴。
定位緊湊級SUV,車長4745mm,軸距2810mm,提供5座/7座,主打一個“剛需全家桶”,零跑摸著理想的石頭過河,五菱再把零跑給平替掉了,定位接近,你一看便知。
動力三選一:燃油版1.5T(130kW,極速180km/h)、插混版1.5L自吸+大一點的電池(省油利器)、純電版100kW單電機(磷酸鐵鋰電池)。去年聊過一次這套動力總成,當時A方案是1.5T發動機,但受制于成本,只能給小電池,B方案是不帶T,省下來的BOM放給電池上。我把票投給了B,考慮到這款車在高速上以120km/h馳騁的概率不高,考慮到用戶在城里平穩駕駛的機會更高,在“捉襟”和“見肘”之間我給出了自己的理解:高速直驅差一點兒很少遇到,但電池虧空發動機轟鳴太讓人煩了,更何況這還是把電耗油耗算到小數點后兩位的用戶。
其實,最合理的做法是引入一臺2.0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完美解決兩個問題,但根據多年前簽訂的合同,上汽通用五菱能夠干的最大排量發動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