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期間,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談到了近期車圈不斷上演的卷價格、卷技術、卷規模,甚至是卷老板和卷流量等內卷現象。
王傳福表示,其實卷是一種競爭,是市場競爭的體現。而市場化的核心,就是競爭,只有競爭才能產生繁榮。
王傳福以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變化為例,其表示,“祖國40年的繁榮昌盛,不就是伴隨著競爭,伴隨著市場不斷發展嗎?競爭過程中,我們才涌現了這么多精美的商品。讓我們的經濟騰飛,生活得到了改變。”
王傳福認為這本質上就是競爭的結果。因而卷也是一種競爭。他建議所有企業家都要擁抱、參與這種卷。要擁抱競爭,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為國家做貢獻,撐起中國品牌,打造世界級品牌。
王傳福以手機和家電行業的發展歷程來闡述目前汽車行業的內卷現狀。他表示,原來手機行業有幾百個品牌,當時深圳很多夫妻店就可以做一個品牌。但通過過去十幾年的優勝劣汰,中國的手機品牌就剩幾家了,而且都是世界級的。家電企業也是通過不斷優勝劣汰,現在形成幾家為數不多的全球性企業。
“包括工程機械和光伏行業更是這樣了。”王傳福說,“這是一個自然規律,不必焦慮,只有積極擁抱,積極參與,才能真正在競爭中走出來。”
今年4月份上半月和5月份第三周,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都超過了50%。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傳統燃油車,王傳福認為,“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燃油車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
而在這場以替代為主題的革命中,王傳福認為變革的核心實際上是技術的革命。“技術在這場革命中一定是主要的驅動力。而技術革命、技術的推動,本質上就是創新。新質生產力在汽車工業領域的應用,就是如何在這場變革當中以創新的技術、創新的產品來推動企業的發展,最終推動國家和工業轉型升級。”王傳福表示。
同時,王傳福也指出,這場技術變革的核心是人才的保障和垂直整合供應鏈的構建。人才和研發團隊的保障,是每個企業搞新質生產力、搞創新驅動的根本。
人才保障方面,中國提供了具有天然優勢的人才培養土壤。中國每年的1000萬大學生進入就業崗位,尤其是清華北大、985、211等重點大學,為中國企業培養了大批研發人才。對此,王傳福表示,“中國企業家非常幸福”。
“這些研發人員資源是中國汽車創造出更高水平的基礎。這些人你只要給他足夠的平臺、足夠的研發經費,以及具有競爭力的工資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必將給企業帶來顛覆性技術。這些人才愿意去開發創新性的技術,因為這是他們的人生夢想。”王傳福說道。
王傳福以他1997年還是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的一名工程師經歷舉例稱,“作為一名研發人員,我們對工資有要求,但更多的是想要有一個好的研發平臺、足夠的研發經費,以及很好的項目。這些可以讓我們的研發人員想到哪里干到哪里,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平臺和項目經費開發出來,最終實現量產,是每個研發人員最大的夢想。”
而在垂直整合方面,王傳福以100多年前的汽車發明者奔馳為例。他表示,早期汽車剛剛誕生的時候,像奔馳、寶馬和福特這樣的汽車“老祖宗”,也是走垂直整合路線,什么都要做,因為買不到。“太新的事物是買不到的,什么都要造。這樣才能夠快速地迭代,快速地形成創新,最后形成自己的產業鏈。”王傳福表示。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現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邏輯又回到了100年以前”。王傳福認為,新能源汽車時代的高度垂直整合,最大的優勢是效率的提升。“做一個產品,你可能需要五年,但我們可能只需要兩年甚至是一年。在變革期,三年可以讓一個企業騰飛,也可以讓一個企業倒下。如果真能領先三年,那是用錢買不到的。這樣的話,可以在這場高度競爭的新能源汽車代替燃油車的革命中取得領先的地位。”
在王傳福看來,比亞迪很顯然是新能源汽車時代高度垂直整合的代表,就像當年燃油車時代的奔馳一樣。“也許這場革命結束以后,回歸到管理推動的時候,可能我們也會拆分,再回歸到專業化分工時代。但現階段還是會堅持垂直整合路線,因為它帶來的創新、效率提升,以及成本優勢都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