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北窗(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殘歲堂堂去,新春鼎鼎來。
夢移鄉國近,酒挽壯心回。
暖律初催柳,晴光并上梅。
東湖有歸日,衰抱得頻開。——宋 陸游《歲晚書懷》
簡譯:
舊的一年就這樣堂而皇之地過去了,新的一年盛大而熱烈地來到。
夢回故鄉,仿佛近在咫尺,把酒臨風,振奮精神,重燃壯志豪情。
溫暖的律令開始催促柳枝發芽,陽光明媚,照著熱烈盛開的梅花。
期待有朝一日重返東湖,雖然年事已高,仍然渴望抱負得以實現。
寫作背景:
“早見龍翔上太清,即今孤宦老山城”,早年曾見龍翔寺高聳入云,而今卻孤獨地在這偏遠的山城為官。
“臥聽鼓角大江邊”,龍翔寺位于浙江淳安,因其建在江心,故又名江心寺,早年陸游曾任鎮江府通判。
“樓船夜雪瓜洲渡”,彼時,陸游支持張俊用兵,曾親臨鎮江前線,雪夜遙望瓜州渡口宋軍高大的戰艦。
那是一段激情飛揚的歲月,也是陸游離理想最近的時候,遙望瓜州,自然也會看到矗立大江中的龍翔寺。
可是,一切都已成為過去,乾道七年正月,陸游入蜀出任夔州通判,事務瑣碎,案牘勞形,距理想甚遠。
陸游文韜武略,有遠大的抱負,雖對彼時的處境甚感失望,但他這個人積極曠達,依舊對前途滿懷憧憬。
彼時,陸游四十五歲,歲晚時分,回首過去,展望未來,雖然年華漸老,但心中的信念和壯志一如既往。
詩文賞析:
這首《歲晚書懷》,就作于入蜀這年的歲末,是對逝去光陰的不舍,也是對新年的憧憬和對故鄉的懷念。
“殘歲堂堂去,新春鼎鼎來”,可即便他有如此心胸,但面對時光迅疾,歲月不居,他還是會心生憂懼。
時節向晚,光陰就那么堂而皇之地逝去了,轉眼又過去了一年,“堂堂”有光明正大、無所畏懼之意。
辛棄疾有“人間歲月堂堂去”之句,人生易老,時不我與,不論你愿不愿意,它都要堂而皇之地逝去。
“鼎鼎”是莊嚴盛大、聲勢浩大的意思,新的一年正以嶄新的氣象迎面走來,帶著無限的期望和可能。
時光流轉,歲月更迭,辭舊歲,迎新年,首聯即是寫對過去的告別和總結,也是對來日的希冀與展望。
“夢移鄉國近,酒挽壯心回”,頷聯首句寫思鄉,尾句書壯心,雖歲月消磨,人事蹉跎,但初心不改。
乾道元年,因為支持張浚北伐,朝廷以“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之名,罷免陸游官職。
閑居山陰四年后,朝廷征召他為夔州通判,乾道六年正月,新年剛過,就攜帶家眷赴任,三月暮入蜀。
通判的職責是主管學事、兼管內勸農事,雖是閑職,仍有大量的案牘工作,這讓陸游感到非常的苦悶。
因為不得意,故思念家鄉的悠閑,“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他有抱負,可才不得用故壯心消磨。
但是,新年新氣象,萬物復蘇,自己也要振奮精神,重拾雄心壯志,其實又須酒挽他的壯心一直都在。
“暖律初催柳,晴光并上梅”,頸聯寫春景,節候變暖,草木萌動,寒梅報春,陽光明媚,生機盎然。
“東湖有歸日,衰抱得頻開”,尾聯寫展望,東湖即浙江東湖,是陸游故鄉,希望壯志得酬衣錦還鄉。
“絕塞烏蠻北,孤城白帝邊”,彼時的夔州貧瘠險峻,荒絕瘴癘,陸游是抱著萬死一生的態度入蜀的。
故他說“東湖有歸日”,因為不知歸期,所以才盼望著有朝一日,雖年華老去,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陸游雖為一介書生,但他卻有戰略家的遠見卓識,一生以收復為己任。
“鏡里流年兩鬢殘,寸心自許尚如丹”,所以,不論何時,他都秉持心中的那份堅定信念和豪情壯志。
因為“位卑未敢忘憂國”,所以他堅信“事定猶須待闔棺”,因為矢志不渝,故能在低谷中向陽而生。
陸游這首《歲晚書懷》,即是年終總結,也是他的新年展望,更是其豪邁情懷和積極人生態度的寫照。
參考文獻:
《劍南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