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人工智能+”的戰略部署,積極響應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關于大力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要求,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推出“AI+無窮大”年度專題報道。從政策、市場、應用、科研、輿論等主題切入,通過多維度梳理關鍵數據,剖析人工智能如何在創新驅動下蓬勃發展,賦能千行百業;同時,專題還將聚焦廣東,看數字經濟第一大省如何在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領域落地AI應用。
第5期,從《人民日報》讀懂AI“風向標”。
“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是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而中央級媒體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報道,是觀察中國AI走勢的“風向標”。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根據“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梳理該報2024年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報道,并進行詞頻分析。數據顯示,去年《人民日報》共有超過1800篇報道提到“人工智能”,其中60多篇是頭版報道。AI相關報道中,“大模型”“智能制造”“生成式人工智能”等詞語出現頻次較高,多篇報道關注到了廣東的AI進展與應用場景。
《人民日報》頭版涉AI報道超60篇
聚焦國際合作、前沿應用、企業創新
主流媒體的聲音,指引著方向與價值。“人工智能”去年第一次出現在《人民日報》頭版,是在1月8日。當天頭版的一篇文章落腳于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一家天津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依托四維全息實景地圖,給‘無人機’裝上‘智慧大腦’,采集的數據實時回傳,通過人工智能算法還能自動生成巡檢報告”——這也是去年《人民日報》頭版報道的第一個人工智能應用案例。
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頭版報道中,超三成涉外事工作。過去一年,在我國與比利時、荷蘭、美國、法國、德國、韓國、匈牙利、埃及、澳大利亞、意大利、英國、西班牙、挪威、秘魯、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對話中,提及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
“人工智能”四個字去年還出現在《人民日報》頭版文章的標題中。2024年7月2日,《人民日報》頭版刊出了《上海著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文,全文報道了上海“加快集聚人工智能關鍵要素,著力打造人工智能發展高地”的實踐經驗。
在去年的《人民日報》頭版,多篇報道“人工智能”分量十足。閱讀這些報道,可以跟隨領導考察腳步領略百度、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大模型前沿技術、產品應用;在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信中把握方向潮流;在全國政協座談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捕捉趨勢信號;聽四川華豐科技、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哈電集團等企業的一線創新反饋。
《人民日報》AI熱詞有誰?
去年“大模型”“智能制造”提得多
從《人民日報》去年1800多篇相關報道梳理熱詞,必須提到“大模型”,有超過200篇報道都涉及了該詞。
2024年是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應用的爆發之年。在央媒的視野中,既有對大模型技術的回顧、對趨勢的洞察,也有對漏洞與風險的追問。比如,在《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一文中,28次提及大模型,從多位專家的視角探討了大模型的技術現狀、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未來的發展方向。《國產大模型加速賦能產業發展》一文則更細微地捕捉到了大模型對汽車制造、消費終端等具體場景的牽引。多篇文章中,還不約而同提到了發展大模型的挑戰,如算力存在瓶頸、高質量的訓練數據集仍需擴展、標志性應用尚未出現、常識性錯誤與杜撰內容、有被惡意攻擊風險等。
2024年,人民日報至少有65篇報道關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是最受關注的“+”場景。聚焦“智能制造”的報道有100多篇,從福建泉州、安徽界首的智能紡織車間、廣東美的空調生產車間,到遼寧沈陽、安徽合肥的自動化汽車生產車間、山東青島的家電輪胎車間、湖南株洲的軌道交通裝備車間,報道集納了全國各地數字化車間與智能工廠的“名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數智化轉型穩步邁進。目前,我國已建成裝備領域214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34家燈塔工廠、1850家綠色工廠,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人470臺,躍居世界第三位。截至2024年6月,全國重點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80.8%和63.6%,分別比2012年提高32個和39個百分點。
與制造業相關的“機器人產業”也迎來黃金發展期,人民日報相關報道中,“機器人”出現了300余次,人形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巡檢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發卡機器人、堆垛機器人……更多機器人賽道走入大眾視野。
廣東哪些“AI+”被報道關注?
小馬智行無人車、榮耀AI手機“出圈”
去年以來,各省各地都在角逐AI流量陣地。有機構統計了32家省級黨報頭版中出現“人工智能”的頻次,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15日,《南方日報》頭版提及了460多次“人工智能”。
不少粵港澳大灣區的亮點應用案例被央媒報道出圈。從去年的《人民日報》中可以看到,在無人駕駛領域,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正為“跨境智慧聯網,完成自動駕駛”設想而努力;小馬智行已發展成為首個獲得出租車經營許可的自動駕駛企業。在電力生產領域,南方電網的巡檢機器人、無人機、物聯網傳感器等設備構建起變電站智能巡檢體系;已投入使用的AI大模型“大瓦特”,具備意圖識別、多輪對話、總結提煉、自動生成巡檢報告、可視化數據服務等多項能力。在文旅消費領域,榮耀定位于AI手機領跑者,研發了端側個人大模型,讓手機了解、學習和模仿用戶行為;騰訊開發的“云游長城”小程序亮相文博會,帶來毫米級超寫實的“數字長城”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