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大戰,新老車企爭鋒烈火交織
隨著電動智能化浪潮的不斷洶涌,新能源汽車成為世界各國爭相布局的焦點產業。在這場可謂風云際會的新賽道,老牌車企與新興勢力正激烈交鋒,上演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較量。而這場大戰的中心舞臺,正落在了新能源車巨頭吉利與小米汽車之間。
傳統車企吉利的"圍剿"之策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veteran,吉利汽車在面對新興造車勢力小米的挑戰時,采取了極為猛烈的"連環反擊"。,吉利瘋狂操作,連續推出5款瞄準小米目標市場的新車型,其戰略目的昭然若揭——切斷小米發展空間,避免被新興力量蠶食市場份額。

其中,吉利推出的帝豪EV純電動車型,直接將價格區間鎖定在19萬-25萬元,與小米首款車型米車定價相當。理念品牌的L7L8車型,更是將矛頭直指20萬至40萬元的中高端市場。再加上幾何A以及其他型號的車型布局,可謂是對小米發展藍圖的全面封鎖。
北汽集團市場分析師郭淼淼表示"吉利的這一系列動作,充分說明了它在電動車細分市場上的全面布局。既有扼殺對手,也有保住自身市場份額的考慮。無疑,這是一個華麗的進攻與守護并重的戰略。"
對此,小米汽車方面尚未公開回應,但其CEO雷軍之前曾斬釘截鐵地表態"如果傳統車企執意不讓我們玩,那就都別玩了。小米勢必要在新能源車領域殺出一條血路。"業內普遍分析,這是雷軍向吉利等老牌車企的直接警告。

小米被逼角落未來如何破局?
對于新兵小米汽車來說,遭遇吉利的"五環圍攻"無疑是一記沉重的打擊。分析指出,雖然小米汽車經過多年布局,已進入了試生產階段,但要在陷入被動的困境中突圍,仍是一場硬仗。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分析師劉嫣認為"新興造車企業最大的困難,在于資金、技術、
新能源車企競爭白熱化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傳統車企與新興造車勢力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作為傳統汽車制造商的吉利汽車對小米汽車發起了猛烈攻勢,連續推出5款新車型,其產品線已徹底覆蓋小米汽車的目標市場價位。
首先是吉利旗下的純電動車型帝豪EV,其補貼后售價區間為10萬-15萬元;其次是幾何A,一款緊湊型純電動SUV,補貼后售價約13萬-18萬元;值得關注的還有吉利高端電動車品牌理念旗下的L7和L8兩款新車。理念L7L8是一對中大型純電動SUV,其定位中高端市場,補貼后預計售價在25萬-35萬元區間。

種種跡象表明,吉利正在電動車各細分市場全面部署,產品線從低端到高端一應俱全,價格區間無一遺漏,其用意就是切斷小米等新興造車勢力的發展空間。事實上,雷軍曾公開抱怨傳統車企對小米汽車"圍剿",揚言如果不讓新興力量玩,那就都別玩了。
這場對決已經升級為新老車企間的正面較量。作為后來者,小米當然不甘示弱。據官方消息,小米首款電動車已進入試生產階段,未來必將全面迎戰傳統車企。業內預計,在新能源汽車這個萬億級市場,新老對手的競爭將進一步激化。
車企圍剿小米空間
事實上,吉利連推5款新車型的戰略目標,正是要切斷小米等新興造車勢力的生存發展空間。我們不難發現,吉利此番動作部署相當精心,覆蓋面之廣前所未有。

首先是低端市場,10萬元出頭的帝豪EV將直接與小米等品牌的入門級純電動車型正面競爭;其次是中端市場,13萬-18萬元區間的幾何A則與新興品牌的緊湊型SUV市場形成重疊;最后是中高端市場,25萬-35萬元區間的理念L7L8兩款車型則將與新興品牌的中大型SUV競爭。
從整個產品線布局來看,吉利的戰略目標是在新能源車市場上占據從低端到高端的所有細分領域,無一空白,讓新興車企無所遁形。對于先發優勢并不明顯的新興車企來說,這無疑是一記重創,其在各細分市場的生存發展空間被切斷,未來可能遭遇行路困難。
而小米汽車方面則表示,雖然面臨傳統車企的重重圍剿,但公司有信心完成規劃目標。不過,要在一個存在著激烈競爭的萬億級市場突圍,并非易事。小米汽車需要拿出過硬的產品實力和營銷策略,才能與傳統車企一決高下。

競爭格局激化
總的來說,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格局正在日益激化。過去,這個領域曾被新興造車勢力折桂,但隨著傳統車企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新老對手間的博弈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
對于長期主導傳統燃油車市場的老牌車企來說,防范新興勢力在新能源車領域滲透無疑是當務之急。一旦失守這個新興市場,未來可能陷入被新興品牌反超的困境。因此,它們不得不在新能源車市場予以全力以赴,發起反攻以奪回主動權。
而新興造車勢力如小米等,雖然在新能源車領域起步相對較晚,但憑借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優勢,很快就占領了一些市場份額。要進一步擴大影響力,自然也要與傳統車企周旋,在這個萬億級大市場分一杯羹。

可以說,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將由新老車企間的你來我往、環環相扣的戰略戰術決定。無論是傳統汽車巨頭還是科技新貴,唯有在技術、產品、營銷、服務等多個環節精益求精,持續創新,才能最終問鼎這個被視為"新賽道"的市場。而整個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格局也必將由此進一步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