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的2024年可謂是跌宕起伏,在自主和合資銷量雙雙下跌的背景下,還多次陷入輿論風波。
最終,廣汽集團一紙通告,宣布將總部從廣州CBD的廣汽中心遷至番禺汽車城,將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兩大自主車企的管理模式由戰略管控轉向經營管控,全力發展自主品牌,這也算是其對輿論風波的最終回應。
然而,傳祺和埃安兩大自主車企的年銷量不足100萬輛,無法撐起整個廣汽集團的發展,而廣豐和廣本兩大合資車企的銷量3倍于自主品牌,要實現快速增長和電動化轉型,廣汽集團的重點更應該是合資品牌,而不是自主品牌。
在比亞迪、吉利和奇瑞等自主傳統車企,以及蔚來、問界和小米等造車新勢力的共同努力下,自主品牌終于在銷量上超越了合資品牌,實現了中國汽車歷史的突破。
在合資銷量持續下跌,面臨著自成立以來最嚴峻的市場挑戰之際,作為合資方之一的國有車企也陷入了發展困境。
作為合資車企三大主力的上汽、東風和廣汽,應對市場和需求變化都推出了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比如飛凡和智己,嵐圖和奕派,埃安和昊鉑,發起了一場以自主對抗自主的新戰爭。
然而,國有車企的蓬勃發展正是得益于合資合作的方式,如今卻要放棄長期以來的成功道路,走上一條與自主傳統車企擠獨木橋的內卷之路?
合資合作多年來,合資車企經常被貶低為代工廠,只會讓出市場躺著數錢,甚至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認,正是合資車企的成功才讓中國汽車熬到了今天彎道超車的機會。
從零部件產業鏈、管理方式、質量標準和售后服務標準,我們都能看到合資車企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歷史過程中的重要性,這是不可否認的,更不應該被遺忘。
廣汽集團更加深有體會,因為在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的建設過程中,從零部件、生產線到人員,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與上汽和東風不同,廣汽集團的兩大合資伙伴中,先不說豐田是全球銷量第一的車企,兩家日系車企的油電混動汽車和插電混動汽車就是全球其他跨國車企所沒有的優勢。
豐田和本田在北美市場贏得各個細分市場銷量冠軍,而它們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還遠遠落后于此,廣汽集團更應該與之加強合作,繼續引進新車型,擴大銷量規模,而不是迫于輿論的壓力,與其他車企一樣隨波逐流。
新能源汽車為中國汽車贏得了彎道超車的機會,混動汽車是其中最有潛力的細分市場,比亞迪的成功就是源自于其插電混動汽車的成功。
各大自主傳統車企,如吉利、奇瑞和長城都在加速布局插電混動汽車,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的增程電動產品也將在2025年陸續上市,而合資車企卻同樣進展緩慢。
然而,大眾和通用等跨國車企只能借助合資公司中方合作方的插電混動技術來爭搶市場,對于豐田和本田來說,插電混動技術都是現成的,甚至連全球車型都是現成的。
與中國市場內卷到低利潤甚至虧本不同,豐田和本田在全球市場的銷量和利潤依舊保持著向上發展的態勢,它們并不想為中國市場放棄太多。
如果廣汽集團能夠看到合資車企,尤其是豐田和本田的發展前景,就應該全力提升雙方的合作,甚至做好5年內不盈利準備也要將兩大跨國車企的新能源技術和全新車型引進中國市場。
廣汽集團就應該拿出當年合資合作的勇氣,進一步提升與跨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尤其是插電混動汽車技術的合作,借此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整個集團的電動化轉型。
廣汽豐田已經實現了凱美瑞、漢蘭達和賽那等全系列車型的混動化升級,廣汽本田也是將雅閣、型格和皓影等主力車型實現了混動化,甚至是插電混動化。
只要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真正實現插電混動化,再以廣汽集團電動技術發展的電動智能汽車,廣汽集團就有望成為繼比亞迪之后完成電動化全面轉型的第二家車企。
大眾和通用在中國汽車市場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無法突破的天花板,因為這里已經是它們最大的海外市場,甚至是大眾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沒有拿得出手的混動技術,大眾和通用只能求助于純電動汽車,然而,不管是大眾的密集發布ID純電車型,還是通用Electra系列純電車型的大規模降價,都無法突破自主車企布下的天羅地網。
作為全球最大的車企,豐田在中國市場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甚至傳言豐田要將中國市場的產能從現在200萬輛提升至2030年的250萬輛,這背后不僅僅是豐田還將引進更多全球戰略車型,還有可能是廣汽自主將豐田作為跳板走向全球市場。
以廣汽的電動技術和資源融合豐田的汽車制造經驗,豐田品牌電動智能SUV——鉑智3X就是廣汽豐田合資2.0時代的象征,我相信廣汽集團有足夠的魄力和實力說服豐田讓這款鉑智3X走進豐田全球市場。
新能源車企中實現盈利的也只有特斯拉、比亞迪和理想等少數車企,對于傳祺和埃安來說,要實現電動汽車的盈利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如果說整個自主新能源行業都在虧損運營,合資新能源為什么就要被眼前的盈利目標所局限。
作為中國汽車市場合資和自主發展最為均衡,也是最有潛力的汽車集團,廣汽集團更應該跳出當下中國汽車發展的陷阱,強化與豐田和本田的全球合作,將合資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打下來,重現合資和自主協同發展的輝煌。
作為中國汽車的明星汽車集團,上汽集團推動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推出“一口價”的超大規模降價策略,甚至喊出“要跪著活”,廣汽集團又有什么不可放棄的。
退一萬步說,既然董事長都敢于為兩大合資車企呼吁油電同權,就更應該大膽地喊出全面加強與豐田和本田合作,甚至與它們一同運營自主品牌,進而走向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