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汽車市場上,BBA可謂是絕對的王者,但是這些年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傳統豪車都陷入了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轉型求生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就在最近奧迪率先推出了全新豪華品牌AUDI,沒了四環的奧迪還有人要嗎?
一、奧迪放大招推全新豪華品牌AUDI?
據界面新聞的報道,近日,奧迪對外發布與上汽合作的新品牌AUDI,成為全球首個在中國本土推出全新品牌戰略的傳統豪華汽車品牌。該品牌推出的產品將沒有中國消費者熟悉的四環標識,取而代之的是“AUDI”字母標。
幾乎整個奧迪董事會的高層都飛來上海為此次首次亮相站臺。大眾中國董事長兼CEO貝瑞德、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總裁賈健旭以及CTO祖似杰同樣出席了此次活動。
新品牌首款概念車AUDI E定位中型純電動獵裝轎跑,對標蔚來ET5T,由德方負責傳統的內外飾設計和底盤調教,中方提供電動及智能化技術。它計劃在上汽大眾安亭工廠投產,并在明年夏天投放市場。
據證券日報的報道,“接下來的三年,我們還會有3款產品陸續推向中國市場。”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兼技術研發董事高德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三年奧迪將在全球范圍內推出20款電氣化產品,其中大部分由奧迪在華合作伙伴一汽奧迪引進和進行本土化生產。上汽奧迪則將專注于利用本土化技術定義滿足中國市場需求的新產品。
和 AUDI 品牌一起亮相的還有 AUDI E 概念車,這款車基于奧迪與上汽聯合開智能數字平臺(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打造的全新車型。雖然是概念車,但是它也有一些可以公布的技術參數,而非樣子貨。AUDI E 擁有雙電機,搭載奧迪標志性的 quattro 四驅系統,零至百公里加速 3.6 秒,電池容量 100 kWh,CLTC 續航超 700 公里,800V 架構,充電十分鐘,續航 370 公里,另外還可以配備后輪轉向,連續減震控制及空氣懸架,國產新能源有的大連屏和流媒體后視鏡看起來也都有。AUDI E 量產版定位 B 級車,會在上汽大眾的上海安亭生產基地生產,2025 年正式亮相交付,另外,上汽和奧迪的合作項目在未來三年將會推出三款純電動車型,覆蓋 B 級和 C 級市場。
二、沒了四環的奧迪還有人要嗎?
在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之際,奧迪宣布推出全新的獨立品牌AUDI,這被視為奧迪面對新能源汽車大潮的一項重大戰略調整,奧迪的布局我們到底該怎么看?AUDI的前景值得我們看好嗎?
首先,奧迪當前的選擇無疑是困境中的無奈之舉。在當今汽車行業的大變革時代,新能源汽車如洶涌浪潮般席卷而來,重塑著市場格局。傳統豪華汽車品牌奧迪在這一浪潮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其推出全新豪華品牌 AUDI 的決策,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 “打不過就加入” 的無奈之舉。
長期以來,奧迪在傳統燃油車領域憑借其卓越的技術、精湛的工藝和強大的品牌形象,建立了輝煌的成就。然而,這種成功也帶來了路徑依賴的問題。在傳統燃油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模式上投入了大量資源,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體系。當新能源汽車全面興起時,這種路徑依賴成為了奧迪轉型的沉重負擔。例如,其傳統的發動機研發團隊、生產線以及與之相關的供應鏈體系,在向電動化轉型時,很難迅速適應新的需求。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路線、市場需求和商業模式都與傳統燃油車有著天壤之別。電動化不僅僅是將發動機替換為電動機這么簡單,還涉及到電池技術、電子控制系統、智能網聯等一系列全新的技術領域。奧迪如果單純依靠自身來進行轉型,勢必要在這些新領域從頭開始摸索,而競爭對手們卻已經在新能源賽道上加速奔跑。因此,另辟蹊徑打造全新品牌 AUDI 成為了一種看似冒險卻又不得不為之的策略。這一全新品牌可以擺脫奧迪傳統燃油車品牌形象的部分束縛,更自由地探索新能源汽車的獨特發展路徑。
其次,與上汽合作無疑是在借鑒新勢力的玩法。奧迪選擇與上汽合作打造全新品牌 AUDI,是其新能源轉型戰略中的關鍵一步。相比于自己直接下場來做新能源,這種合作模式有著諸多優勢。
一方面,上汽作為國內汽車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對中國市場有著深入的理解。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最為迅猛的地區。中國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需求特點、消費習慣和審美觀念都與其他國家有著顯著差異。上汽在國內市場多年的深耕,使其掌握了大量關于中國消費者的一手數據和市場洞察。
另一方面,上汽在新能源技術發展方面相對成熟。近年來,上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投入了大量資源,在電池技術研發、電動驅動系統、智能網聯技術等方面都有著不錯的成果,與上汽合作,奧迪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先進的新能源技術,加速 AUDI 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進程。
再者,借鑒國內新勢力的玩法是奧迪與上汽合作的重要價值所在。國內新能源汽車新勢力如蔚來、小鵬等,在品牌塑造、用戶運營和銷售模式等方面開創了許多新的思路。它們通過打造高端品牌形象、建立用戶社區、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消費者。上汽在與國內市場的互動中,對這些新玩法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奧迪可以通過與上汽合作,將這些新的品牌運營和營銷模式融入到 AUDI 品牌的發展中,為其在激烈的新能源市場競爭中找到一條可行的道路。
第三,奧迪與上汽合作的本質還是抱團取暖。奧迪與上汽的合作在新能源轉型的道路上更像是一種抱團取暖的行為,雙方各取所需,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對于奧迪而言,其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急需上汽所熟悉的新能源玩法和制造能力。如前文所述,奧迪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的成功經驗在新能源領域無法完全復制,其需要學習國內新能源車企的創新模式。上汽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制造、運營經驗可以幫助奧迪更好地打造AUDI 品牌,從而降低奧迪在新能源轉型中的成本和風險。更可以共享資源、技術和生產設施,避免大規模的前期投資和潛在的技術研發失敗風險。
對上汽而言,與奧迪的合作能夠帶來奧迪的工業設計和品牌溢價。奧迪作為全球知名的豪華汽車品牌,在工業設計方面有著卓越的成就。其經典的車型設計以簡潔、大氣、科技感強而著稱,無論是車身線條、內飾布局還是細節處理,都體現了極高的設計水平。上汽可以將奧迪的工業設計理念融入到 AUDI 品牌的產品設計中,提升產品的品質感和吸引力。
第四,AUDI的市場環境卻也是腹背受敵。盡管有強大的合作伙伴支持,但AUDI作為新生力量進入已經高度競爭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面臨嚴峻考驗。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中,新品牌層出不窮,各個品牌都在爭奪市場份額。以理想、零跑、問界、蔚來、小鵬等為代表的國內新能源車企,已經在市場中占據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和先發生態位。
AUDI 作為一個新興品牌,一誕生就面臨著與這些品牌的貼身肉搏。在技術層面,它需要在電池續航、充電速度、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等方面達到甚至超越競爭對手的水平。在產品層面,要推出具有獨特賣點和吸引力的車型,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在品牌層面,需要在短時間內建立起清晰、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讓消費者認可其作為豪華新能源品牌的價值。這種全方位的競爭壓力對于一個新興品牌來說無疑是巨大的。
不過,最大的問題可能卻是品牌標識,AUDI 品牌不采用奧迪傳統的四環標識,當然通過與奧迪品牌隔離,AUDI 可以擺脫一些消費者對奧迪傳統燃油車形象的固有認知,更靈活地塑造自己作為新能源豪華品牌的獨特形象。然而,問題卻沒有那么簡單,奧迪的四環標識代表著悠久的歷史、卓越的品質和高端的品牌形象,具有極高的品牌溢價能力。如果 AUDI 品牌在發展過程中失去了奧迪品牌溢價的加持,其發展之路無疑會更加艱難。在消費者購買決策中,一旦沒有了四環標識的光環,AUDI 需要在品牌建設上投入更多的資源,通過產品質量、技術創新和優質服務來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聲譽,這對于一個新興品牌來說無疑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奧迪推出全新豪華品牌AUDI是其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的一次大膽嘗試,然而,要真正征服國內市場,AUDI需要克服的困難遠比想象中更多,這需要奧迪和上汽在合作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到底結果如何?我們不妨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