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間,中興通訊發布三季報。
在運營商資本開支整體縮減的背景下,這家通信巨頭的一些表現依然可圈可點。
【穩住當下,布局未來】
2023年,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的資本開支合計為3530億元,到2024年,這一預算降到了3340億元。
但即便如此,中興通訊依然保持了整體穩健經營態勢。
財報顯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00.4億元,同比增長0.7%;歸母凈利潤79.1億元,同比增長0.8%。

能夠保持發展韌性,硬實力是關鍵支撐。
中興通訊對研發的重視歷來有口皆碑,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在研發上繼續投入186.4億元,占營收的比重高達20.7%,這一數據在業內,乃至在整個A股市場都要位居前列。而所有這些投入,最終都高效地轉化成了公司參與市場競爭的籌碼。
據電信咨詢機構最新數據,中興通訊的5G基站、5G核心網累計發貨量全球第二,固網產品市場份額全球第二,RAN產品、5G核心網、5G光傳輸獲行業領導者評級。除此之外,公司光接入產品得到國際認可,在國際Network X峰會榮獲三項獎項;數據管理能力獲國家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DCMM 5級最高等級認證等等。
向前看,隨著行業發展生態的不斷衍生與進化,中興通訊也迎來了一些新的發展機遇。
區別于以往2G/3G/4G的階段,5G時代以來,在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驅動下,整個通信行業的需求結構已經出現明顯變化。
以中興通訊為例,聚焦“連接”和“算力”兩大賽道,不斷開辟新發展空間。在“連接”領域,公司圍繞5G-A的商用部署和落地,與運營商共同打造“空天地一體化”5G-A全域立體網,助推衛星互聯網發展;在“算力”領域,中興通訊向客戶提供全棧全場景智算產品,包括IDC、AI服務器、高性能存儲、RoCE交換機、智算平臺、大模型及應用等等,全方位覆蓋終端、邊緣和數據中心的AI場景。
由于尚處發展早期,這些新業務目前并未完全放量,但隨著底層技術不斷走向成熟,產業進程正快步向前。
【加大底層創新,賦能千行百業】
今年6月18日,3GPP RAN第104次會議正式宣布凍結R18技術標準,此舉意味著5G-A商用時代正式拉開帷幕。而在這一發展浪潮中,中興通訊無疑是走在前列的。
在低空經濟領域,公司聯合合作伙伴在北京、南京、深圳等25個省市的80多個試點驗證了5G-A通感一體在物流配送和低空安全等多種場景的應用;在地面賽道,率先實現超低時延XR游戲,賦能央視春晚全程超高清直播,實現業界首個通感算一體化新型車聯網方案的試點應用;在低空賽道,業內首發大張角AAU,擴大垂直張角至65°,實現感知能力超1.5km,并已在全國多地實現通感一體技術商用部署。
除了5G-A,中興通訊在AI領域的布局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智算基礎設施方面,公司推出“一機多芯”開放架構AI服務器,兼容適配主流GPU,并以網強算,基于自研芯片推出2*200G網卡;推進OLink高速總線互聯標準,自研大容量交換芯片,在超萬卡集群核心技術、算力原生、智算中心長距互聯、推理任務智能分發等前瞻技術方向上開展研究。
在大模型及應用方面,自研星云系列大模型,其中研發大模型有效帶動研發效率提升;通信大模型則在反詐、重保、新通話、體驗保障等具體場景落地,并積極拓展工業、汽車、鋼鐵、水利、城市生命線等領域模型及應用。
眾所周知,人工智能已經實質性地進入產業化階段,傳統行業普遍擁抱AI將是大勢所趨。在這種背景下,中興通訊在智算領域的投入大概率會進入階段性變現期。
事實上,中興通訊在AI領域的布局并非只有智算,還包括智能化終端,而后者同樣頗具看點。
比如AI手機。
根據IDC的數據,2024年全球生成式AI手機出貨量有望達到2.3億部,滲透率約19%,到2025年將進一步增長73%至近4億部。中興通訊緊跟發展浪潮,發布了全面升級的AI全能影像旗艦nubia Z60 Ultra領先版和AI+衛星手機nubia Z60S Pro,并推出普惠5G手機中興遠航40s。
再比如智能網聯汽車。
中興通訊汽車電子業務與車廠合作不斷加深,雙方聯合車廠發布自研車規級高性能中央計算單元SOC芯片“撼域”M1。除此之外,公司還與中國一汽簽署多域融合芯片“紅旗1號”戰略合作協議,攜手上汽集團發布百萬量級車云通訊大單品,實現行業首個國產車規級雙核4G通訊模組的量產落地,加速國產智能網聯出海。
今年以來,宏觀經濟整體出現承壓跡象,各行各業都面臨一定增長壓力,中興通訊依靠技術創新驅動發展,在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要求下賦能千行百業,當下有韌性,未來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