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近日,一座距今約5000年的大墓在河南永城王莊遺址被發現,該墓葬出土遺物350余件,是目前發現大汶口文化時期規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之一,為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關鍵時期提供全新樣本。

王莊遺址M27大墓發掘現場。新華社記者 史林靜 攝
數以百計的玉器陶器、代表財富的豬下顎骨、紋飾繁復的象牙飾品……新發現的M27是一座特大型大汶口文化墓葬,總面積逾17平方米,從墓葬規格來看,墓主地位顯赫,推測為古國君主之類。
王莊遺址現場負責人、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朱光華說,此發現說明王莊遺址并非普通聚落,而是史前淮夷古國的都城所在。

王莊遺址出土的玉鉞、玉鼠、玉墜、綠松石墜(考古隊供圖)
你知道嗎?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地在河南,河南考古在全國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2021年,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評選中,河南獨占14項,居全國首位。
自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啟動評選至今,河南已有55個考古項目入選,總數領跑全國。
讓我們沿著歷史的腳步,一同走進河南的十個上古遺址,感受這些沉睡許久的文明吧!
一、舊石器時代
1. 欒川孫家洞遺址
欒川孫家洞遺址是一處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洞穴遺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欒川鄉灣灘村伊河南岸哼呼崖的崖頭之上。該遺址中含有大量的動物化石,少量的石制品和動物糞便化石,最重要的是發現了6顆古人類牙齒化石。它們見證了古人類在河南這片土地上的生存與繁衍,為我們提供了早期人類活動的重要證據。

孫家洞遺址發現的古人類牙齒化石(圖源:文博中國)
2. 鄭州老奶奶廟遺址
距今5萬—3萬年的老奶奶廟遺址發現多層疊壓、連續分布的古人類居住面,清楚地展示了當時人類在中心營地連續居住的活動細節,將近年來在嵩山東南麓新發現的400多處舊石器地點完整地連接起來。這個遺址的發現,表明了鄭州地區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

鄭州老奶奶廟遺址外觀(圖源:河南考古)
3.靈井許昌人遺址
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16塊距今12.5萬—10.5萬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同時具有東亞中更新世直立人、歐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現代人的體質特征,表明這一時期中國境內不僅并存著多種古人類群體,而且不同群體之間有雜交或者基因交流產生。這一發現填補了古老型人類向早期現代人過渡階段東亞地區古人類演化上的空白,是中國學者在中國現代人起源研究領域取得的最重大突破。此外,靈井出土的微型鳥雕像,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藝術品。

靈井許昌人遺址公園(圖源:河南省文化與旅游廳)
二、新石器時代
4.新密李家溝遺址
新密李家溝過渡階段遺址,包含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疊壓關系的地層剖面,距今約1萬年左右,考古發現揭示了中原地區史前居民從流動性較強、以狩獵大型食草類動物為主要對象的舊石器時代,逐漸過渡到具有相對穩定的棲居形態的新石器時代的演化歷程。這個遺址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新石器時代早期農業社會的生動畫面。

新密李家溝遺址出土的細石器和早期陶片(圖源:文博中國)
5.新鄭裴李崗遺址
新鄭裴李崗遺址,是河南新石器時代中期的重要代表。這里發現了豐富的石器工具、陶器和農作物遺存等。這些發現不僅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農業發展水平,更展示了古代工匠在陶器制作方面的卓越成就。裴李崗遺址的發現,表明當時的農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為我們了解新石器時代中期的社會狀況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