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于熟悉,往往有時候會產生陌生感。
華為手機的 P 系列似有一絲這種感覺,因為過于成功,而讓我們有點忽略了這個簡單字母背后的涵義,它是那個常常熱銷千萬的手機,也是可以拍得很遠的手機,還可以是每一部都世間無雙的 P60 洛可可白版本。
新鮮的陌生感往往又會帶來求知欲,今天華為官宣 P 系列品牌全新升級為 HUAWEI Pura,在影像、設計、風格帶來全面升級。
Pura 這個系列品牌,在熟悉和陌生之間回響,激蕩出了今天的多個熱搜,大家都想知道華為 Pura 相較于華為 P,傳承在哪里,升級在哪里?甚至 Pura 是什么意思,怎么讀?
從國產手機影像反超的起點出發,往前更進一步
站在 2024 年的時候,我們選購智能手機,往往有這樣一種默認的認知:國產手機的影像,已經反超海外品牌了。
在主攝用大底,長焦兼顧焦段遠和畫質佳,以及影像風格化,還有計算攝影增光添彩的整體趨同思路影響下,國產手機整體呈現出了出片率高,畫質好,拍得遠,玩法豐富,以及從追求高亮度高飽和度高銳度的粗放刺激路線,轉向了質感優雅的風格化影像路線。
如果非要給這一段直線加速超車的路途,溯洄出一個起點的話,那我認為是這款手機:華為 P9。
8 年前的 2016 年,承接華為 P8 在夜景上的突破,華為 P9 攜著黑白+彩色兩顆攝像頭開啟了屬于自己的移動影像傳奇。
雙攝,徠卡聯名,計算攝影模擬虛化,專業模式,RAW 格式等等如今常見的玩法,在 8 年前匯集到了這部 144 克的手機之上。
而后華為 P10 往前一步,以「人像攝影大師」為影像第一賣點,以計算攝影和徠卡色彩為技術和審美底座,讓風格化影像和人像攝影交織纏繞。同時,2017 年的華為 P10 系列,也是華為在手機設計上水平躍進的一代,得益于金屬一體成型和金屬表面鉆雕工藝設計,加之草木綠和鉆雕藍等配色,華為手機在 CMF 上的鉆研開始開花結果。
華為 P20 系列標志著華為正式開始對影像痛點需求進行攻堅,首先攻克的便是夜景,自此奠定了華為手機是夜拍神器的心智認知。
次年的 P30 Pro 則從雙攝變為四攝,新加入的 5X 長焦鏡頭,終結了拍遠處只能靠數碼放大變焦的歷史,讓手機攝影也能攝月逐星。
再次進化,五攝傍身的 P40 Pro+ 是當時移動攝影的一個高峰,依靠雙長焦和大光圈超廣角實現了全焦段全場景的攝影體驗,10X 潛望式長焦搭配計算攝影的算法優化,最高能實現 100X 的數碼變焦,自此,華為手機在「夜視儀」綽號之外,又喜提了「望遠鏡」之名。
也是在這時,依靠加攝像頭和增加影像傳感器面積的純物理方式提升影像能力的做法,也漸漸到了邊際收益減少的境地,與之相稱的,是手機越來越重,影像模組越來越大,且越來越厚。
P50 系列,是華為對于影像重新思考之后的作品,這一年華為樹立了自己的影像品牌 XMAGE,也系統地思考了移動攝影的底層邏輯,最終得出了「光(光學設計)、機(機械結構)、電(光電轉換)、算(圖像算法)」四大維度的結論。
到了最近一代 P60 系列,「光、機、電、算」組成的 XMAGE 影像品牌更趨成熟,對于影像配置的思考也更為理性:能優雅地解決問題,就絕不粗暴堆料。
▲ 華為 P60 系列長焦微距樣張
比如長焦鏡頭的原生焦段是 3.5X,看似和此前的 5X 乃至 10X 倍率的鏡頭有所差距,但實際上依靠更大的影像傳感器面積,以及超長行程對焦滑軸,還有圖像算法升級,疊加 XY 軸防抖和橫滾軸 Roll 軸防抖,讓這顆 3.5X 長焦鏡頭新增了長焦微距能力,也讓出片率大增,畫質更純凈,以及更勝以往的數碼變焦能力。
回顧完華為 P 系列的影像發展史,自然而然地也會對華為 Pura 系列的影像表現產生期待。
需要強調的是,Pura 系列品牌是 P 系列品牌的升級,而非重構,所以影像能力從 P 系列到 Pura 系列的交棒,必然是既要傳承,也要提升。
圍繞「光、機、電、算」的基本架構,我們不妨就此猜想,Pura 系列的升級方向也會是這四個維度的全面提升:比如更大的影像傳感器面積,更精密的可變光圈結構,以及基于當代 AI 大爆發下的 AI 影像玩法等等。